文档介绍:一、 选择题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A.培根 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2.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A.社会本位价值取 B.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3.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 A)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4.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D )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C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 D )
A、忠于职守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良好的道德修养
7、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
( B )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环境 D家庭教育
( C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0.“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 B )
A定势 B迁移 C应用 D技能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B )
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A)
A变式 B反例 C正例 D比较
( B )
A 学习动机 B 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14. 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A )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 运气好坏 D 任务难易
15. 新课改提出初中课程的设置是(C )
A综合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为主 C综合和分科课程相结合 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二、填空题
16、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
17、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夸美纽斯于1657年发表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18、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人的发展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这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说中的“外铄论”。
19、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有关课程管理的改革趋势是实行 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国家、地方和学校’”。
20、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教学”,学校教育工作必须以此为中心。
21、1922年颁布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22、下列不需要智力活动参与的是“意志力”。
23、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是“弗洛伊德”。
24、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人是“马斯洛”。
25.《教育法》颁布于”1995” 年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三、判断题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 x )
,但智力结构有差异。( )
。( X )
32上课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X )
。( )
34“勤能补拙”充分说明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X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