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Design Principle of concrete Structure
学分:4 学分学时:64 试验:4 学时上机:2 学时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力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等
教学对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达
到培养目标中关于建筑结构方面有关对本课程的要求。
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原理;
2、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方法与构造要求。掌握预应力
混凝土基本原理及简单构件截面的设计方法;
3、初步了解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试验研究方法;
4、本课程部分班级(房建方向)采用混合型双语教学(中、英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该部分班级学生能掌握与该门课程相关的主要专业词汇,并具有阅读该课程
相关参考文献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1 学时)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概念和基本特点;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概况;本课
程的任务,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之联系。
基本要求:
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了解国内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和发展
概况。
第二章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5 学时)
1
钢材的工作性能,钢材的疲劳性能,影响钢材性能的因素,工程结构常用钢材的分类。
混凝土的各种强度指标及符号,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混凝土复合受力状态下的强度。
混凝土在短期加载单轴受压时应力应变曲线,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形模量、泊桑比,
混凝土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能,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基本要求:
(1)掌握有明显流幅及无明显流幅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特点;(2)清楚屈服强度、极限
抗拉强度、强屈比、条件屈服点、残余应变的概念;(3)了解钢筋伸长率、冷弯性能以及钢
筋的冷拉和冷拔对钢筋性能的影响;(4)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常用钢材的分类及符号。(5)
理解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以及强度等级的关系;复杂应力
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6)掌握受压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特点;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形模
量以及混凝土徐变和收缩特性;(7)清楚弹性系数、徐变系数、线性徐变、非线性徐变的概
念,了解收缩和徐变对结构的影响。(8)了解粘结力的组成、光面钢筋和变形钢筋的粘结性
能。
重点:
有明显流幅及无明显流幅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特点;混凝土的各种强度指标;混凝土弹
性模量、变形模量;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特性;约束混凝土的特性。
难点: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形模量;混凝土的徐变和收缩特性;约束混凝土的特性。
第三章结构设计方法(4 学时)
结构设计方法演变,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结构上的作用的定义和类型,荷载代表值,标准值、频遇值、准永久值,荷载效应。
结构抗力的概念,抗力函数,材料强度标准值。
结构的功能和可靠性。
极限状态和极限状态方程。
结构设计中的不确定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