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地质灾害评估.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质灾害评估.docx

上传人:zhuwo11 2020/11/14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质灾害评估.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溧水区2015-2019农路改造明树线 A1标
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处理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陕西建工集团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二O—六年
溧水区明树线地质灾害评估
一、 评估范围
(1) 我单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面积之
内,应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将施工作业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 作为评估区范围;
(2) 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应以计划施工用地或最终用地范围
为基础;
(3) 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不仅依据单个隧道的开挖作业影
响范围,还应根据多个山脉活动对周围环境的整体影响, 确定评估区
范围。
(4) 评估范围以征地范围适度放宽,一般50~100米,边坡地段以第 一斜坡为界。
(5) 崩塌、滑坡以第一斜坡,泥石流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地面 沉降和地面塌陷以沉陷可能影响范围, 地裂缝以可能延展、影响范围 为评估范围。
二、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是指对施工作业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
评估。任务是依据隧道工程项目类型、挖掘工程布置情况、开挖方案 等,预测隧道工程项目在建设期、生产期、贯通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 及影响,评价是否诱发或加剧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 缝、地面沉降、深坑涌水等地质灾害以及灾害的范围、危害对象、危 害程度。
三、隧道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威胁目标
根据隧道建设项目的特点,及对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和影响程 度,结合评估区现有地质灾害、 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特征,分析隧
道建设加剧已有地质灾害和诱发新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依据实际情
况分析预测,并评估可能造成威胁的范围和目标,评述其危害程度、 危害对象。
(1)露天开挖
预测挖掘场边坡在开采过程中和达到最终境界后,对地质环境的改 变和影响,评价是否会诱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以及影响 范围、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对采掘场边坡的稳定性应 作为重点评述,对应进行稳定性评价的边坡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 规范》(
GB50330-2002)执行,并对露天开挖等形成的边坡明确其安 全等级。
查明施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类型(简单、中等、复杂),评价隧道 疏干排水可能诱发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范围、
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根据排土(石)场、的地质、地形条件,拦砂坝的构筑方式、体量 特征,弃土(石)、渣的堆存方式、堆存量等,评价其场地的稳定性, 以及诱发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1)洞内开采挖
根据隧道内层(体)产状、厚度、分布特征,围岩条件,开挖方法,
计算并确定充分挖掘后所形成挖掘区的面积、 跨落带及裂缝带的最大 高度,分析确定地表移动和变形的主要参数,计算最大下沉量、最大 水平移动带,预计移动盆地主断面、移动盆地边界,从而预测评价挖 掘活动可能诱发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滑移的范围和危害程度,并 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查明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显现的一般规律, 预测评价隧道压力
显现可能诱发顶板冒落、片帮、底鼓等灾害类型及危险性,并提出拟 采取的防治措施。
查明隧道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类型(简单、中等、复杂)、深坑涌水 条件(深坑充水方式、水源、深坑涌水通道、影响深坑涌水量的因素), 评价深坑涌水对隧道建设及生产的影响和危害; 评价挖掘区积水对相 邻导洞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危害。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预测隧道疏干排水可能诱发地面塌 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范围、危害程度。提出拟采取的 防治措施。
根据排土(石)场的地质、地形条件,拦砂坝的构筑方式、体量特 征,弃土(石)、渣的堆存方式、堆存量等,评价其场地的稳定性, 以及诱发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提出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根据评估区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石、废石(土)、坑水等主要中有害 组份特征,预测开挖活动可能诱发、加剧有害组份迁移、扩散、富集 对人体健康和水、土环境造成影响和危害范围、程度,提出拟采取的
防治措施 四、隧道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根据云南麻昭高速公路B3工区工程项目的布置,结合现有地质灾害 的分布的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作用,对隧道建设过程中和贯通后使用 中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影响和危害的危险性依实际情况进行预测评估。
预测范围,重点是评估区,同时应指出评估区外地质灾害或不良地 质作用(洪水、河流淤积等)之危害是否会波及本区;
预测时段,包括建设时期和贯通期,一般应在 100年左右;
预测灾害,包括现状已有和将来(100年左右)可能发生的;
地质灾害危害,除对拟建工程外,还应包括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