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高三历史模拟卷.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三历史模拟卷.doc

上传人:sanshenglu2 2020/11/15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三历史模拟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三历史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D、各国君主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韩非子的理论得到实践与创新的统一朝代有:
A、秦汉唐 B、秦隋元 C、汉唐宋 D、秦汉宋
3.“汉承秦制”表现在
①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 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③实行科举制 ④实行分封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④
4.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张骞通西域为“凿空”。对“凿空”最准确的理解是
A.开通东西交通 B.第一次到达西域
C.获得人们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 D.使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5.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体现了“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思想的有
①青苗法 ②农田水利法 ③方田均税法 ④市易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人口从唐代以来大体在四五千万左右,清康熙末年只有二三千万,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激增至3亿多,道光十四年(1834年)超过4亿,导致人口激增的直接原因是
A、清朝管辖区域扩大 B、农耕面积大量增加
C、人头税的废除 D、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7.下列史实与康熙皇帝有关的是
①册封五世班禅 ②派驻藏大臣 ③平定“三藩之乱” ④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8.清朝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在元朝时基本上属于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奴儿干都司 D.宣政院
9.外国侵略者迫使清政府准许华工出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10.近代中国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出现于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60年代
C.19世纪60、70年代 D.19世纪80、90年代
11.下列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概括了当时整个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动向 B、反映了新旧民主革命的变化
C、是当时民族资产阶级认识的最高水平 D、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1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和革命失败的根源是
A、中国人民不响应 B、中外反动势力破坏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 D、封建传统意识根深蒂固
13.下列对鸦片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似之处的表述错误的有
A、中国军民都进行了英勇抵抗,显示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B、战后条约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
C、都是侵略者蓄谋已久的结果
D、战争都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14.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为中国科学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C、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15.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条件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中国无产队伍的壮大
C、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资产阶级对革命丧失信心,放弃了领导权
16.下列对“八七”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策略方针
C、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
D、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17.下列各项中体现人民战争思想的是①《八一宣言》 ②瓦窑堡会议 ③《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④洛川会议决议 ⑤《论持久战》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 D、④⑤
18.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被日本侵略者列为“统制事业”的行业有 ①农业 ②矿业 ③金融业 ④钢铁工业 ⑤交通运输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9.在历次统一战线中 ,统战的对象不尽相同,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中共的地位和力量不同 B.中国各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C.中共由幼稚不断走向成熟 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
20.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三大改造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1.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共同点是
A、战争期间颁布的文献都包含有天赋人权思想 B、都有一个伟大人物领导
C、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D、都颁布了影响深远的宣言
22.在克里米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