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年 级: 2011级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姓 名: 杨 帆(1108121009)
课程名称:教育思想流派与中外名著选读
任课教师: 罗 平
成 绩:
批改日期:
《理想
杨 帆
作者简介:
柏拉图(Plato,Πλάτων, 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勒斯(Aristocles),阿里斯托勒斯自幼身体强壮,胸宽肩阔。因此体育老师就替他取了“柏拉图”一名,“柏拉图”希腊语意为“宽阔”。后来,柏拉图的名字被延用下来,流行至今。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他的母亲是雅典立法者梭伦的后裔),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动失败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称为阿卡德米(Academy)的体育馆附近建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又译作《国家篇》)和《法律篇》中。
主要作品:
柏拉图的著作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苏格拉底”的对话;
2.成熟期的对话,包括《理想国》;
3.后期的对话,包括《法律篇》。
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经过后世一代代学者艰苦细致的考证,其中有24篇和4封书信被确定为真品,主要有:
I、《伊壁鸠鲁篇》、《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篇》、 《斐多篇》;
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 、《政治家篇》;
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 、《飨宴篇》、《斐德罗篇》;
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 、《高尔吉亚篇》;
V、《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国》 、《苏格拉底之死》。
柏拉图伪作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以下著作被认为是后世伪托的作品: 《米诺斯》(Minos)《欧律克西亚斯》(Eryxias)《泰戈斯》(Theages)《克里托芬》(Cleitophon)《爱人》(Lovers)。
主要思想: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