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分析.docx

上传人:江湖故人 2020/11/15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分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概述了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分析了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的
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 有机农业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全湖面积 2338 km2,流域面积36500 km2,是我 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2007年5月底,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使无锡 市自来水产生强烈臭味而无法使用, 江南水乡也因蓝藻爆发而出现了水荒。 这次 蓝藻的大规模爆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主要是污染导致水体 的富营养化,持续不断的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丁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畜禽 及水产养殖、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本文在分析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 状和已米取的对策及近年来生态农业、 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开发已取得的成绩 的基础上,提出太湖流域通过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的建议, 进行了可行性
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太湖流域的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环境状况公告显示:2006年,太湖湖体高铤酸盐指 数和总磷年均值分别达到m类、W类水质标准,但由丁总氮污染严重,湖体水质 仍为劣V类,处丁中度富营养状态,在21个国控监测点位中,无I〜IV类水质, V类和劣V类水质的点位分别占14%和86%;环湖河流为中度污染,与上年相 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 BOD5和石油类,87个地表水国控 监测断面中,U、III类水质断面占 20%, W、V类占49%,劣V类占31%[1]。
可见,太湖氮、磷污染仍很严重。

太湖流域内有耕地151万公 350
顷,其中水田124万公顷,旱地27 万公顷,复种指数200%,稻麦轮 作是太湖流域农业生产的主要方 式。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随城
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加快,近年来太湖流域耕地面积呈缩减趋势(图 1)。以苏州 市为例,苏州市的耕地面积,2006年比1995年已缩减了 %,其它城市也有不
同程度的缩减
LUK. 用肥化
图2苏、锡、常农用化学品施用量的变化
从农用化学品的施用量上来看(图2),化肥用量(折纯量)也有缩减趋势, 其幅度与耕地的缩减幅度相对应。 农药的施用量却不同,在苏州,农药的施用量 随耕地面积的缩减有减少趋势,而在无锡和常州,农药的施用量变化不大,特别
是在2005年,反而有上升趋势,与苏州的施用量相当
用积面 位单 肥化
1995年 200许 2005年 2006年
1995 年 2000 年 2005 年 2006年
图3苏、锡、常主要年份农用化学品单位面积用量
从单位面积农用化学品的施用量上来看(图 3),在苏州、无锡,2005、2006 年单位面积化肥的施用量较1995年有下降趋势;在常州,基本持平;并且以无锡 单位面积化肥的施用量最高,2006年可达639 kg/hm2,远超出发达国家规定的225 kg/hm2的使用限量。从农药的施用量来看,苏州单位面积农药的施用量基本持平'; 在无锡和常州,近两年有上升趋势,特别是在 2005年,农药的施用量高达 42
kg/hm2以上。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农田养分的年排放净负 荷中,氮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