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节能减排管理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0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节能减排管理方案.doc

上传人:明月清风 2020/11/16 文件大小:1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节能减排管理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节能减排管理方案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节能减排管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实现年节能减排目标为核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加快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强节能服务和执法检查能力建设,加大环境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健全有效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企业为主实施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
(二)坚持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相结合;
(三)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四)坚持依法强化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
(五)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带动与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相结合;
(六)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相结合。
三、总体目标
(一)综合目标。确保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5%以上,(各企业节能量目标见附件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53500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xx吨以内。
(二)结构调整目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以上,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
(三)管理推进目标。认真贯彻节能降耗强制性地方标准;加强电厂、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减排项目运行设施管理,强化重点企业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积极研发、推广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配合省节能办完成重点耗能企事业单位的能源监察或审计。
(四)减排工程保障目标。拉网式开展污水管网配套改造升级,当年投运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水量达到设计能力60%以上;钢烧结烟气脱硫项目形成稳定的减排能力,年二氧化硫削减量达到3000吨。
四、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重点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一方面,通过钢铁产能置换,进一步提高装备水平,做强钢铁工业;大力发展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六大新兴产业;进一步改造提升造纸印刷、金属制品、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加强源头控制,坚决防止新上或扩大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
(二)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一是继续推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继续促进3家国家千家重点耗能企业和2家省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强力推进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切实提高发电企业综合脱硫效率,推进钢烧结烟气脱硫。进一步完善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信息调度监控系统和监督制度。二是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50%和优先利用太阳能的设计标准。鼓励采用高效照明电器,实施“绿色照明”工程。三是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强化对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的监管,禁止油耗大、不符合运输条件的车辆进入运输市场,鼓励运输企业淘汰老旧汽车。四是积极开展商业领域节能。在市体育馆、各大型超市、百货店、批发市场、酒店等场所,推广使用节能灯和变频空调设施,开展节能示范工程。五是推动机关节能。创建节约型机关,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绿色产品目录中的产品,引导社会消费意识和行为。六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建设,确保已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符合要求。
(三)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新能源利用
依托工业大学、矿山研究院、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一批节能技术创新平台。组织产学研联合,围绕钢铁、电力、造纸、化工、纺织、汽车等重点行业开展节能技术研究,促进科研研发成果向生产力即时转换。加大技术集成创新力度,推动高新技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选择钢公司、长钢公司、山鹰纸业等重点高能耗企业,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推广绿色制造技术为重点,突出抓好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以钢公司、经济开发区、长钢公司、纸业等国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在能源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方面的带头和示范作用;积极争取炉料公司、公司申报省第三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以循环经济理念引导工业园区、大中型企业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
(五)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环保审查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根据《节能法》和《省节约能源条例》的要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