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西洲曲》教案.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洲曲》教案.doc

上传人:875845154 2016/4/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洲曲》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洲曲》教案一、导入新课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中绵绵不绝的永恒主题,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纯真、清新的爱情, 是我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份美好和诗意。今天, 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纯真、清新的爱情诗---- 《西洲曲》二、讲授新课《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1. 关于作者最早著录《西洲曲》的是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江淹作。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说是古辞。明、清人的古诗选本或以为晋辞,或以为梁武帝作。从《西洲曲》具有的民歌本色, 诗中纯真的感情、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表现方式来看, 都是与文人的创作大异其趣的。但其格调之缠绵、词句之工巧、结构之精美又显然是经过文人的修饰的。因此,后世论者大都肯定其为南朝乐府民歌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经过文人加工的作品。 2. 关于内容的不同解说本篇虽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沈德潜《古诗源》) ,但由于字句有所省略, 文意时有暗转, 因而时地、人物、情节等都颇难确定, 众说纷纭。以下简述三种解读: (1) 多数论者都认为主人公是一位江南女子, 诗篇抒写了她从初春至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远方情人的苦苦思念。具体而言,少女所忆念的情郎住在西洲,而西洲在江北,自己在江南, 不易晤面, 他们曾于梅花开时欢晤过, 今梅花又放, 就折梅托人寄去。春去秋来, 少女的思念绵绵不断, 又于采莲、于登楼中痴痴期待。最终只能寄希望自己的“梦”被南风吹向情郎的住处。(2) 也有论者认为本篇所写是一位男子的忆念。从开篇至“海水摇空绿”句都是男子口吻, 写他正在忆梅花而想到情人住处西洲时, 恰逢她寄来一枝梅花到其住处江北来, 因而忆及她的仪容、家门、服饰、生活和心情; 末四句改作女子口气, 自道其心事, 希望“向南的风”将她的梦吹到西洲。(3) 还有论者认为这是一首梦幻诗。诗歌共三十二句, 虽然只有末四句才写到梦, 从篇幅上看, 只占全诗的八分之一, 但这既是全诗的结束, 也可以说是全诗的归宿, 就像万流归大海一样。要言之,无论是诗的情感逻辑发展: 忆—思—梦;还是结构形式: 写梦前、梦中;抑或是写法上末四句两次写梦等等,都表明了《西洲曲》是一首梦幻杰作。 3. 关于南朝民歌这里说的“南朝民歌”, 产生年代始于东吴, 迄于陈。留存近五百首, 分为“吴声歌曲”和“西曲”两大类。前者产生于六朝都城建业(今南京)及周围地区,这一带****称为吴地, 故其民间歌曲称为“吴歌”;后者产生于江汉流域的荆(今湖北江陵) 、郢(今江陵附近)、樊(今湖北襄樊) 、邓(今河南邓县)等几个主要地区,是南朝西部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 故其民间歌曲称为“西曲”。“吴歌”、“西曲”是原有的名称。北魏孝文、宣武时南侵, 收得这两种歌曲, 借用汉乐府分类, 总谓之“清商”(《宋书· 乐志》、《魏书· 乐志》)。后世沿袭之,至宋代郭茂倩编纂《乐府诗集》,仍将这两种归为《清商曲辞》。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