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ppt

格式:ppt   大小:487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0/11/17 文件大小:4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抗骨质疏松的药物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超微结构退变为特征,骨强度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超微结构退变为特征,骨强度降低,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第一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第二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高转换型
骨质疏松症;
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为低转换型骨质
疏松症,一般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
第一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
生理性退行性病变。
分型:
骨质疏松患者的主要症状
骨疼
骨骼变形
骨折
儿童期骨组织的生长及塑建(modeling)过程
儿童生长期的骨塑建特征是,骨表面在组织间隙单方向运动,引起骨几何形状、大小及所含骨量的改变,达到一定的外部形态及内外直径,直到骨成熟为止。
在骨塑建阶段,骨量是不断增加的,这阶段在人类大约到18~20岁。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
成年期的骨重建与骨塑建不同,骨重建仅仅是骨的转换,不能改变骨构筑、大小及骨量。
在骨重建阶段,骨量是不增加的。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
骨重建的过程是一个有序的活动:
激活(activation) 骨吸收(resorption)
骨形成(formation),称ARF现象。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
ARF过程依赖一个行使相应功能的细胞群组成的基本多细胞单位(basic multicellular units,BMU)来完成,这些细胞群包括:
破骨细胞(osteoclast,OC)
成骨细胞(osteoblast,OB)
骨细胞(osteocyte)
骨祖细胞(osteoprogenitor cells)
骨衬细胞(bonelining cells)
第一节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成年期骨组织的骨重建(remodeling)过程
① 破骨前体细胞向裸露的骨表面迁移,分化和融合 成成熟的破骨细胞 ;
② 成熟的破骨细胞与骨表面接触,开始吸收骨组织,骨组织被吸收后在骨表面形成Howship陷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