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5
文档名称: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2,123KB   页数:1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3133613015 2020/11/17 文件大小:11.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课时)
吴光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又应用于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数学中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二、自主预习
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三、展示交流
问题1: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师生328
人,可得。
44x+64=328 (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学生可能利用逆运算求解,教师加以肯定,同时指出本章里我们将要学习解方程的另一种方法。)

问题2:对学生的各种算法加以肯定,重点探讨如何用方程解决  
 
13+x=(45+x) (2)
个案修订


四、探究交流
你会解方程(2)吗? 这个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样容易求出它的解,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只要将x=1,2,3,4,……代人方程(2)的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数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五、学生小结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列方程的优点。
2. 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应分析题意中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应代入方程中,检验式子是否成立。
六、检测训练
1.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2.补充练习:检验下列各括号内的数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 (x=3,x=-4)
(2)2y(y-1)=3 (y=-1,y= 2)
(3)5(x-1)(x-2)=0 (x=0,x=1,x=2)
七、点评拓展
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
同学们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入手,又该怎么办?
这正是我们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设计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个案修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5课时)
第一课时:方程的简单变形(1)
吴光
一、学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