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实验40分子介电常数和偶极矩的测定样稿.doc

格式:doc   大小:45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40分子介电常数和偶极矩的测定样稿.doc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0/11/18 文件大小:4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40分子介电常数和偶极矩的测定样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验40 分子介电常数和偶极矩测定
预****要求
分子介电常数和偶极矩概念。
小电容测量仪,阿贝折射仪和比重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试验目标
掌握溶液法测定分子介电常数和偶极矩原理和方法。
掌握测定液体电容原理和技术
试验原理
偶极矩和摩尔极化率
分子结构能够近似地看作由电子云和分子骨架(原子核及内层电子)所组成。因为其空间构型不一样,其正、负电荷中心能够使重合,也能够不重合。前者称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称为极性分子。
19德拜(Debye)提出“偶极矩”μ概念来度量分子极性大小,图3-30所表示。
其定义为
μ=q∙d (3-80)
式中:q——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电荷量;
d——正、负电荷中心之间距离。
对于同一个分子,d大小和分子极化率相关。偶极矩μ是一个矢量,其方向要求为从正到负。因分子中原子间距离数量级为10-10 m,电荷数量级为10-20 C(库伦),所以偶极矩数量级是10-30 C·m。
在电场作用下,分子不管有没有极性,全部能够被电场极化。分子在电场作用下极化可分为三种:电子极化、原子极化和取向极化,分别用P电子、P原子和 P取向表示,极化程度能够用摩尔极化率P表示。
在静电场或低频电场中,摩尔极化率P低频等于三项之和:
P低频=P电子+P原子+P取向 (3-81)
在高频(υ≥1015 s-1)电场中,因为极性分子转向运动跟不上电场频率改变,P取向=0,而原子极化率P原子仅为电子极化率P电子5 %~10 %,则
P低频-P高频=P取向 (3-82)
由玻尔兹曼(Boltzmann)分布证实:
P取向=43πLμ23kT=49πLμ2kT (3-83)
式中:L——阿伏伽德罗常量(×1023 mol-1);
k——玻尔兹曼常量(×10-23 J·K-1);
T——热力学温度;
μ——分子永久偶极矩。
所以,只要测得在低频及高频电场中摩尔极化率,就能够依据式(3-83)求出μ。经过测定偶极矩,能够了解分子中电子云分布和分子对称性,判定几何异构体和分子立体结构。
摩尔极化率和介电常数
依据克劳修斯-莫索第-德拜(Clausius-Mosotti-Debye)方程,对于分子间不存在相互极化系统,有
P=P低频=ε-1ε+2∙Mp
式中:P——气态物质分子在静电场或低频电场作用下摩尔极化率。
而实际上,为避免物质在气态时测量困难,常将极性溶质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配成无限稀溶液。在无限稀溶液中,极性溶质摩尔极化率P用PB∞替换,即
PB∞=ε-1ε+2∙Mp (3-84)
对于无限稀溶液,溶液介电常数ε、溶液密度ρ及溶质摩尔分数xB关系能够近似表示为
ε=εA(1+k1xB) (3-85)
ρ=ρA(1+k2xB)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