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2工程数学建模选拔赛
承 诺 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本科组B题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gc12003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10机制五班 1015011526 冯白桦
2. 10机制八班 1015011808 曹艺
3. 10机制八班 1015011834 徐淼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2年 05 月 27 日
2012工程数学建模选拔赛
编 号 专 用 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道路减速器
摘要
经过分析我们建立了模型,模型一我们考虑了汽车通过减速带时上下振动的时间与通过减速带的速度的关系,得出最小临界速度的公式:;;通过MATLAB作图求出上下振动时间和速度的最优组合。
模型二我们考虑了在设置减速带前后,单位时间内某段路程通过的车辆数的变化情况,并建立两者的函数关系,以此来衡量减速带所起的效果。最终通过作图比较得出最优解
模型二我们引进了车密度的概念,考虑了在设置减速带前后,减速带间公路段的车密度,并建立两者的函数关系,以此来衡量减速带所起的效果。最终通过作图与分析得出最优解。
模型三我们考虑对时间的优化,建立了减速带间距离与车辆经过减速区域时间的函数关系,并继续用减速系数为来衡量减速效果。最终通过作图可得出最优解。
关键字:简谐振动 周期 临界速度 车密度 减速系数
一、问题的提出
车祸,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听之胆寒的名词,可就在日益发展的今天,车祸发生的频率却只增不减,尤其是在学校周边、单位门口、社区等车流量较高的路段,交通安全隐患日渐突出,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为了保证人们在这些车流量较高路段的人身安全,需要对车速进行强制性限制,以提高司机们的安全意识。
为此,道路减速带应运而生,它作为限制机动车垂直行驶速度的措施之一,对交通事故的遏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减速带一直缺乏合理科学的安置,在安全、舒适、方便等方面仍未达到要求。因此,对于道路减速带的合理科学的安置,是非常重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某单位的办公场所地处一主干道边上,主干道上车流量较大,车速达到平均每小时60公里,对人员的进出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交警部门打算在该路段路面设置减速带,达到使来往车辆减速的目的。
(1)建立道路减速带减速的数学模型;
(2)利用所建的数学模型分析在等距连续设置三道减速带的减速效果;
(3)利用所建的数学模型给出减速效果最优的三道减速带的设置方案;
(4)给交警部门写一封建议信。
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