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弹奏古琴的修养问题.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弹奏古琴的修养问题.docx

上传人:suijiazhuang1 2020/11/18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弹奏古琴的修养问题.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弹奏古琴的修养问题
古琴
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古人誉为 “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 ”虽然赞 颂过激,但史绩记载古琴轶事,确有其感人之魅力。如《桓潭新论琴道篇》所载雍门用弹琴 能使孟尝君伤感; 《史记司马相如传》 记载司马相如以琴传情与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相爱的故 事;唐薛易简著《琴诀》中,把古琴的作用概称: “可以观风教、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 可以绝尘俗……”等。使人闻之,无不对古琴产生敬慕的感情。但是,古琴的这种艺术魅力 的产生,是致力于琴学者,经过积年的勤学苦练,揣研,洞察琴曲意境,以自己的内涵修养 通过熟练的技艺综合发挥的结晶,不是每个弹琴人都能够表达的艺术修养。
我国几千年来把古琴视为能登大雅之堂的一种乐器。所以研究古琴艺术和撰写古琴论 著的人颇多,如:刘向(西元前 79 年――前 8 年)著《说苑修文篇》、薛易简(西元 725 年左右 —— 800年左右)著《琴诀》、冷谦(西元1268——1408 左右)著《琴声十六法》、 朱权(西元1378——1448 年)著《太音大全集抚琴论》 以及徐祺(1580年左右——1650 左右)著《奚山琴况》等等。绝大部分都是论述古琴美学、操缦规范、格言、艺术风格。由 于前人用词简练,陈述含蓄,加上神思神往的渲染,如;明朝朱权在《太音大全集》里曾这 样说: “传云, 琴瑟虽有妙音, 而无妙指, 终不能发甚哉, 指法之难也。 ”他仅说一个指法难, 究竞难在何处, 如何去克服难的指法而得妙音没有深入说下去, 后人弹琴也只能心领神会了。 又如: 《奚山琴况》论述弹奏古琴的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 丽、亮、采、洁、润、园、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虽然对每况都作了详 尽的阐述,如在 “细”中,他总结了初学琴者弹起琴来就手指忙个不停,生怕前后音接不上, 想延长节拍自己控制不了,就难做到细, 存在的问题是分析的很实际, 但是,如何解决这些 问题仍末深入下去, 对普及古琴, 帮助今人学****古琴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学好古琴仍然跳不出 “难以理解 ”的困境,加上有些论述比较抽象,繁琐、重复。给学琴者更产生 “高不可攀 ”的思 想。为此, 笔者根据几十年业余教授古琴的体会, 总结学琴人容易产生的问题,浅谈几点弹 奏古琴的修养。
一、弹奏古琴的 “超前感 ”修养
了解古琴和弹奏古琴的人都有这样的同感,即认为弹奏一首琴曲不难,如果将琴曲的 意境有感情的表达出来确非易事。 往往弹奏者只知按指法拨弄琴弦, 结果手与愿违, 音非意 合,干巴巴的使人听之乏味。
音乐是一种艺术语言,它是通过艺术处理的音响,表达作者思维与向往的感情,这就 是“意境”的本质。所以,凡弹奏一首琴曲,必先了解曲情内容,弹奏时将自己激发出来的感 情与琴曲必须表现的感情融汇起来, 这是首要条件。但是,仅有内在感情条件,而表现形式 上不能够手随意走、意与妙合,也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因此,弹奏技巧也很重要。
古琴弹奏左右手指法有一百多种,堪称指法丰富,表现力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乐器。 正因为它指法多而细,很容易使弹奏者顾此失彼。即:注意了指法,忘记了节拍,注意了指 法与节拍,忘记了弦数与音位,还要掌握音准和轻、重、徐、疾,若想把琴曲的感情处理好 确非易事。 所以说: “古琴易学难记、 易学难精 ”。那么,如何在感情与表现方法上进行结合, 弹奏出美妙的琴曲,就存在一个 “超前感 ”的问题。
超前感内容很广泛,必须从弹奏准备到弹奏结束来谈:
(一)、准备时的超前感。前人传授学生琴艺,首先强调一个 “品字 ”,就是衣冠要整 齐,坐势要正确,必须静下来,等气沉丹田后方可操琴。其实这种要求并不苛刻,因为衣冠 不整有碍外观和指法运动;坐势不妥有碍左、 右手的配合;心不静意境就发挥不出来; 气不 顺则无法控制气势。除此外,为使起音不紊,使弹奏流畅,还必须在未开指弹奏前,头脑里 先要起音,就好比唱歌起音定调一样,这样做的好处是: 1 、可使思想集中心静下来。 2 、 帮助激发感情, 3 、心中有音有备无患。虽然道理很简单,对弹奏者也是一种必要的艺术修 养。
(二)、 “意通三会 ”。意通三会是处理音与音之间协调关系的一种超前修养。乐曲每 一小节(句),音与音之间都有强弱之分,和声的两音也有主次之别,这是普通常识,意通 三会就是弹奏时必须掌握三个音, 即:第一个音过去后要在头脑里回荡, 在发第二个音时要 考虑与前一个音的承前关系, 用什么样的力度, 同时还要考虑第三个音的超前准备 (思想上 和指法上的准备)。它好比绘画一样,先有意,后有笔,这样才能画出符合自己主观意想的 作品。古云; “吴道子画意在笔先 ”就是这个道理。这种 “意通三会 ”的修养是内在感情借指法 表现出来的一种重要形式,不理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