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豪放派
简介
·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
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
“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
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
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
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
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
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
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
遂相沿用。
形成与发展
宋词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故称宋词。
宋词与唐诗交相辉映,并传于世。
宋词数量巨大,《全宋词》共收录词人1330多
人,作品19900多首
°宋代词人创作风格各异,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
派两大流派。
其中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
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2奠基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
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
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
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
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
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
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
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
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
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
可印证此说。
3顶峰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
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
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
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
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
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
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
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
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
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
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
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
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
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
趋向。
特点:
(1)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崇尚直率,而不
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2)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
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
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
入,无事不可入”。
代表作
《临江仙》·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