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教师考编之常考主观题.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师考编之常考主观题.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20/11/19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师考编之常考主观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育学部分】
1. 简述《学记》中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
(3)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4)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5)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2. 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3. 论述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c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d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5、论述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6、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简述我国美育德基本任务。
(1)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
(2)培养审美能力。
8、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9、分析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强调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10.、试论述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11、简述现代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2、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3)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3、教师六个主要的职业角色
(1)学着和学****者
(2)知识传授者
(3)示范者
(4)管理者
(5)朋友
(6)研究者
14、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5、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缺点:
(1)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
(2)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4)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和消极等待的性格
17、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指导性原则
18、论述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1)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