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说不尽的莫言.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说不尽的莫言.doc

上传人:wxc6688 2020/11/19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说不尽的莫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说不尽的莫言
作者:刘广涛
  早年即以“怪才”闻名文坛的莫言,是一个丰富而神秘的人,其作品世界亦复如此———你根本无法用某种标签或理论加以概括。
  莫言的创作属于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属于通俗文学还是精英文学?莫言走的是中国文学传统的老路,还是紧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后尘?
  应该说,这些问题本身存在“问题”,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泥沼。
  莫言及其文学世界是极其丰富的。莫言早已超越了对立的格局,如同他的文学超越了省界、国界,阶级、政治一样。不超越这些东西,他艺术的翅膀怎能飞翔在国际上空和人性的上空?
  莫言的作品扎实地立足中国大地,抒写出独特的人生经验和真实的生命体验,用浪漫无边的想象,维护着自己心中圣洁的理想,他的胸襟兼容了坚实的现实主义和极端的浪漫主义。即便是南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也不足以概括莫言———他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王国。通俗与精英,乡土与城镇,传统与现代,理性与非理性……上述话语都能在莫言身上“说事儿”,但又总是说不清,说不尽。再譬如,“诺奖”委员会认为,莫言作品是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融合。这个判断亦颇有道理,但它所用的话语仍属西方资源。我们说,莫言的文学世界何尝不是曹雪芹和蒲松龄的融合?二者的文学传统,加之中国现当代作家近百年来汉语写作的熏陶和启发,终于成就了莫言的创作格局和文风。很多人知道莫言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但却未必知道莫言“去马尔克斯”所做的努力。
  在莫言的创作道路上,每当他达到一定高度,论者纷纷称赞“风景这边独好”时,莫言却往往已站在更远处的山峰。人们似乎无法预测莫言的下一部作品的模样———丰富而神秘的他不留给人们机会。
  这个从“高密东北乡”走出来的汉子,身上充满了野性和血性。那种原始的生命力,恰是其创造力汩汩流淌的源泉。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英格伦如此评说莫言:“他的风格并非向加西亚·马尔克斯****得,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在他的文学世界,超自然和现实并行,他用了一种最原始的讲故事方式来描写这个世界。”早年困苦经历中的“饥饿与孤独”,竟是其写作欲望的内在动力,这同“新生代”的写作迥然不同。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莫言曾讲过歌德和贝多芬在路上并肩行走突遇国王的故事。他说,对自己而言“像歌德那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尊重世俗,对着国王的仪仗恭恭敬敬地行礼反而需要巨大的勇气”。为什么?也许因为在艰难时代长大的他,深知驯服中藏着牺牲与妥协的意味。
  莫言身上的野性,在小说《红高粱》里,转变成拼死打鬼子的土匪“余占鳌”,幻化为风风火火敢爱敢恨的“戴凤莲”,他们在高粱地里上演了一出悲壮的人生大戏,其生其死都算得上“纯爷们”和“真女人”。莫言身上的血性,使他深入思考现代人“种的退化”问题。莫言身上的野性和血性注定了他将走一条独特的山林之路,他虽然偶尔出入市井,甚或坐上阔绰的交椅,但他自由而叛逆的内心,绝不会被真正“收编”!
  今日话说
莫言,也让人想起山东另一位重要作家张炜。莫言和张炜似乎共同构成山东文学的一种张力。张炜的作品更倾向于维护传统道德,在道德滑坡中坚守道德理想主义;而莫言则有意解构传统道德,力图在结构中完成“建构”。如果说张炜的作品厚重如山,莫言的作品则渊博似海。厚重不迁的品格意味着张炜还将固守在自己的文学高原,流动多变的个性似乎说明莫言何以经常在文坛形成冲击波。由于莫言和张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