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漳州水果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共同构成了农 业再生产的有机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不畅都会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小生 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生产的区域性、季节性与需求的均衡性、常年性之间的矛盾,农产 品流通不畅日益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农产品流 通体制改革,逐步取消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市场逐步放开,农产品商品化率 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多渠道的流通格局逐渐形成。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 一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产品供给由“全而短缺”的初期阶段转变为“总量基本平 衡、丰年有余”的快速发展阶段。目前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尚未形成, 农产品流通还存在着环节多、时间长、费用高、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农民在总产量不断增加的同 时,增收问题却陷入了困境。因此,从农产品流通的视角研究农民增收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1年 6月 29日,中华工商时报报出海南香蕉出现严重滞销,收购价格快速下滑,从 2 月 份地头最高价每公斤 元跌至目前的每公斤 — 元,远低于生产成本价,可就算这样,海 南香蕉烂在地里,也少有人问津。收购商收一次赔一次,农户卖一斤赔七毛。 2011 年 7 月 17 日, 新浪浙江财经报道,虽然海南香蕉出现严重滞销,但是在杭州的市场上销售的香蕉的零售价较往年 没有明显变化,仍是三块左右一斤,未出现价格大幅下跌。据水果销售商说,香蕉的长途贩运成本 较高,价格降不下来。
这两件事情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从生产领域的 2毛 5 到消费领域的 3 块 5,经过中间的 流通环节后,香蕉的价格竟然翻了 倍。同样,农民从栽种、上肥料、打农药到采摘,清洗、包 装投入那么多钱,最后降到几分钱出售都没有市场。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发现在购买水果时却并没
有
遇到如此低廉的价格。水果经过各流通环节到消费者手中,其价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农民持 续增收却仍然陷入困境。那么导致这种现状的是中间商获取了超额利润 ?是水果的流通成本过高 ?还
是另有其深层次原因 ?为此我们展开了这次的调查,借此分析水果在各流通环节的成本及利润分配 情况,对这现象做初步调查
.二 调查目的 由于农产品品种繁多,是个笼统的概念,根据生产和销售的特点可以划分为种植业产品、畜牧
业产品和渔业产品三大类。具体细分又包括粮食、畜肉、禽蛋、蔬菜、瓜果、水产品等多种生鲜产 品。且不同农产品的特点各不相同,其流通渠道和流通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水果为案例研 究的对象,结合本文开头的两则新闻事件,目前在漳州水果流通中利润在各流通主体之间究竟是如 何分配的 ?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是否真的受到中间商暴利的挤压 ?为此,本文将从微观层面上对水果
流通成本及其构成进行定量分析,考察水果在农户、批发商、零售商各环节的价格及利润分配情况, 从而判断我国农产品流通中是否存在“两头叫,中间笑”的现象,并试图寻找农民增收困难的深层 次原因,为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可能的政策建议。
调查说明 由于漳州是水果之乡,其种植的水果品种众多,加上水果价格随市场行情变化不定,介于我 们调查时间、精力的局限。我们就在漳州本地,针对现在正上市的水果通过实地调查、网上调查、 深度访谈等各种方法开展了此次调查,具体说明如下:
1 本次我们要调查的地点设在漳州,漳州是福建南部的 “鱼米花果之乡 ”,青山碧水,山 川秀美,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也是闽西 南的商贸重镇和富有亚热带风光的 滨海城市 。 在地理上属同纬度下少数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区之一,西北有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档住寒流入侵,年平均温度 21 度,无霜期达 330 天以上, 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降雨量1000—1700毫米,西北多山,东南临海,九龙江横贯全境。独特 的地理优势十分有利于南方水果业的种植发展。春有枇杷、夏有桃李、荔枝、秋有柚子、冬有柑桔 ,还有四季龙眼、长年香蕉,可谓得天独厚,四季飘香。漳州以芦柑、荔枝、香蕉、柚子、龙眼、 菠萝六大名果闻名于世。
2 调查对象是漳州的香蕉、杨梅、李子等 .漳州天宝香蕉是中国绿色食品、福建省名牌农
产品、芗城区传统名果 天宝香蕉”,以其独具皮薄、肉软、香甜、无芯等特点,名扬四海。目前, 天宝香蕉生产栽培遍及全区各镇和村,种植面积达 51000亩,年产量127500吨,年产值2亿多元
近年来,天宝香蕉先后被确认为 中国名牌产品”、福建省名牌农产品”,获 中国绿色食品”商标标志
使用权。芗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