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样稿.doc

格式:doc   大小:19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样稿.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0/11/20 文件大小:1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样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显微镜原理和使用方法-装片制作
显微镜结构和使用
(2)显微镜成像
① 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凸透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放大实像深入放大
②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3)高倍显微镜使用
①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取镜和安放:
                    
a.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b. 显微镜放在试验台前方稍偏左。
对光 :
             
a.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选一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境,转动反光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经过目镜,可能看到自亮视野。
低倍镜观察:
              
a. 把所要观察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
b.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靠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试验者眼睛应该看物镜镜头和标本之间,以免物镜和标本相撞)。
c.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物像愈加清楚。
② 高倍镜观察       
a. 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b. 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
c. 调整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d. 缓缓调整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楚
③ 注意事项
a. 使用显微镜一定要严格根据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程序进行。
b. 下降镜筒时,一定要用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使之靠近装片,但又要预防镜头触及装片。不然会压碎装片和损坏物镜(l0x物镜工作距离为0. 5-1 cm)。
c. 有必需使用高倍物镜时,必需先在低倍物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心,然后换用高倍物镜。因为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标本实际面积大,轻易找到目标;和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物像人,一样视野面积看到标本实际面积小,在装片不动情况下,高倍物镜看到只是低倍物镜视野中心部分。
d. 换高倍物镜时,千万不可将镜筒升高,正确做法是直接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即可。
e. 使用高倍物镜以后,透镜和装片之间距离很近,使用粗准焦螺旋轻易压碎玻片和损坏透镜,或因为物像一闪而过,找不到要观察目标.所以,必需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细准焦螺旋只在调整图像清楚度时使用。
④ 原理说明
1. 识别镜头:(1)目镜:装在镜筒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通常装是10×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短。(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转换器上,通常有2-3个物镜,其中最短刻有“10×”符号为低倍镜,较长刻有“40×”符号为高倍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
2. 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放大是物体直线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3. 工作距离:是指显微镜处于工作状态(物象调整清楚)时物镜下表面和盖玻片()上表面之间距离,物镜放大倍数愈大,它工作距离愈小。如物镜是10×工作距离比物镜是40×工作距离大。
4. 明暗程度:(1)显微镜用光源,自然光和灯光全部能够,以灯光很好,因光色和强度全部轻易控制。(2)反光镜它有平、凹两面,再经通光孔照至标本。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时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3)光圈或遮光器在通光孔下方,光圈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进它可调整其开孔大小,以调整进光量;遮光器由多个直径大小不一样孔组成,选择某一孔以确定进光量。
5. 物像:镜下见到是完全倒像,即标本在玻片右上角时在镜下左下角位置出现,移动规律是物象在镜下左下角时将玻片向左下角移动能够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来。不过物体运动方向不变,即标本中细胞质是顺时针方向流动,镜下仍为顺时针流动。
6. 污物位置:在视野中常看到污物,要明确污物不会在反光镜上,因为反光镜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玻片标本上;确定污物位置首先移动玻片如污物随之移动即污物在玻片上;如污物不动,再转动目镜污物也随之转动即污物在目镜上;不然在物镜上。
7. 一般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见到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核仁,在质壁分离时可见到细胞膜,有丝分裂时可见到染色体。
8. 玻片标本:必需是透明,要使光线能透过标本内部。常见种类有切片(洋葱根尖纵切片);装片(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压片(洋葱根尖临时压片观察有丝分裂);涂片(血涂片、自生固氮菌临时涂片)。
⑤ 相关原理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