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目录录 MHK 项目介绍 1三级考试大纲解读 2复习备考注意事项 3 MHK 项目介绍 1项目发展情况项目发展情况项目介绍中等级考试(简称“民族汉考”拼音简称” MHK ”), 是由教育部立项的一项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特点,由语言学、教育测量学专家组成研发团队研制的,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汉语学考试。考试等级标准民族汉考( MHK )从低级到高级共包括四个级别,互相衔接二级三级?一级适用范围主要是: ?接受过 400 ~ 800 学时汉语正规教育?民族小学毕业生?包括 70 道客观题和作文?考试时间 75 分钟四级一级?二级适用范围主要是: ?接受过 800 ~ 1200 学时汉语正规教育?民族初中毕业生?包括 90 道客观题和作文?考试时间 110 分钟?三级适用范围主要是: ?接受过 1200 ~ 1600 学时汉语正规教育?民族高中或大学预科毕业生?包括 95 道客观题和作文?考试时间 120 分钟?四级适用范围主要是: ?接受过 1600 学时以上汉语正规教育?母语非汉语大学毕业生?包括 70 道客观题和作文?考试时间 135 分钟考试相关问题考试相关问题 MHK 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各个级别的笔试项目: 一级考试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 汉字书写和短文写作)二级考试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日常应用文写作) 三级考试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一篇作文) 四级考试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与书面表达(一至两篇作文) 在笔试之外,设置独立的主观性口语考试。强调语言性、人文性、文学性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强调工具性,学语言、强调交际能力培养、强调技能训练考试相关问题考试相关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育改革思路考试相关问题考试相关问题语言研究是世界性难题。?究竟是应该教语言?还是教语文、教文学、教人文? MHK 究竟是考语言?还是考语文、考文学、考人文? MHK 考什么? 考试相关问题考试相关问题编制民族汉考的基本考虑?促进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从“教材翻译模式”向“交际模式”转化, 从注重知识向注重能力转化,从注重书本向注重口语转化。?主要考查考生实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考查考生运用汉语工具完成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任务的能力。?强调教语言,而不是强调教文学,教人文。培养“驾驶员”,而不是培养“修理工”。?使题目尽量包含一定上下文、包含一定情景,避免要求考生记忆孤立的语法知识。?使语言活动发生的地点包括家庭、工作场所、学习场所、车站、商店、电影院等,使考试题目涉及到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地区的人。考试相关问题考试相关问题关于语言能力的构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 ?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四种不同的技能。?语言能力包括字、词、句、段落、篇章结构等不同层次的能力。?语言能力包括语法、话语、社会文化等不同层次的能力。?语言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含语法、话语方面的能力)和实用能力(含修辞、社会语言学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认为几乎每一种语言学理论都包含着一个关于语言能力构成的理论。什么是语言能力呢? 考试相关问题考试相关问题可以理解为“交流能力”或“信息沟通能力”。包括这样一些含义: ?运用汉语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对汉语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汉语环境中完成一定工作和学习任务的能力; ?不是某种先天的能力,而是经过适当的学习、练习而获得的能力; ?不是某种潜在的能力,而是在考生参加考试时已经具备的能力。?在一定情景、一定语言背景中运用汉语的能力,而不是某些特定的语法知识、不是对某个孤立单词、句式的记忆或识记。什么是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