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沧州文化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沧州部分地域在上古时期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汉代属冀州和幽州,三国时属魏国,南北朝时属北魏瀛州和冀州,公元5(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设置沧州,辖浮阳、乐陵和安德等三郡,隋初废浮阳郡,后分属河间郡、渤海郡和平原郡,公元627年(唐朝贞观元年)属河北道,宋代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元代属中书省河间路,明代属北直隶省河间府,清代属直隶省河间府,部分县属天津府,中华民国初属直隶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废道府制,改属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属中共晋察冀边区冀中、津南行署和山东渤海区行署辖。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沧县专区,专署驻沧县镇,辖11个县。1958年6月,天津市归属河北省后,沧县专区和天津专区合并,称天津专区,专署驻天津市,同年9月沧县镇改设沧州市(县级),随即撤消并入沧县。 1959年初撤天津专区并入天津市。1961年6月1日,恢复沧州专区,并恢复沧州市(县级),专署驻沧州市。1967年12月,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域。 1983年12月,沧州市改为河北省直辖市,行署和市政府同驻沧州市。1993年7月,地、市合并,成立沧州市,市政府驻运河区。下面介绍沧州地域传承文化。
一、游在沧州
千年铁狮镇海吼
沧州铁狮子是中国最大铸铁文物,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关键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河北省开始举行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其金狮、银狮、铜狮奖杯和以雄狮作图形节徽,其原意起源和图案范本就取自和选自沧州铁狮子。现在,沧州铁狮子已是声名远播,在中国外有很高著名度,它作为中国象征和友谊使者,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沧州铁狮子,当地又称作“镇海吼”,它在沧县旧州城内,坐落在原开元寺前。相关铁狮子确实实来历,有很多说法,古今不一。据《沧县志》记载,相传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所铸,“以镇州城”。可是,以后考据家分辩说,周世宗素不信佛,罚罪之说不足信。流传广泛又比较合乎情理,是当地一个有名传说。古时沧州一带滨临沧海,海水常常泛滥,海啸为害,民不聊生,当地人为清除这无情水患,自动集资捐钱,请当初山东有名铸造师李云铸此狮以镇遏海啸水患,并取名“镇海吼”。狮身外面铸有捐钱者姓名,通常认为此说比较可信。
铁狮铸造年代和铸造师,皆铸造于狮身。狮颈右侧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右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按大周(北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这一件中国最大铸铁艺术品,其体态到底有多高大?,,,,。其总重量是多少?原来,传说铁狮总重量约40吨,1984年为保护狮身为其移位时,经过正确称量,。铁狮高大躯体,面南尾北,抬头挺胸,怒睁双目,巨口大张,四肢叉开,仿佛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阔步前进。其威武雄壮气势,栩栩如生姿态,和其头部铸有“狮子王”三个大字,是多么相匹配呀!难怪历代文人全部为之赞叹讴歌。清代文人李云峥作《铁狮赋》,赞美铁狮“飙生奋鬣,星若悬眸,爪排若锯,牙列如钩。既狰狞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抬头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扫,抗潮汐于蜃楼”,对铁狮雄姿和气势作了绝妙而生动描述。
铁狮装束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