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破阵子•春景
教学目标
。
。
。
关键难点
1. 掌握意境分析题和手法鉴赏题技巧
2. 了解作者情感寄托。
教学方法
诵读——情境——探究
教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导入语:以辛弃疾同题《破阵子》导入,认识到两种风格不一样。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两大宋词流派影响深远,“豪放”大方高歌,气势如虹,有一个撩人心绪进取美;“婉约”和婉细切、疏隽细腻,亦不失绵绵婉转阴柔美。东坡、易安居士名传千古。其实宋词流派风格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过程,很多词人为此作出了很大贡献,北宋初晏殊和欧阳修即是,她们婉约词以抒闲情、离愁为主,和婉细切、理深旨远,开有宋一代词风。
②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同叔,死谥元献。江西临川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历任要职,
三朝元老,当初名臣范仲淹、欧阳修等多出其门下。其幼子晏几道亦是著名词人,并称“二晏”。其词风承袭五代,受冯延巳影响较深。作品闲雅清幽,语言婉丽,音韵友好。她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和欧阳修并称“晏欧”。
③婉约派四大旗帜
“闺语”:李清照 “别恨”:晏殊
“情长”:柳永 “愁宗”:李煜
二、检验预习
三、诵读赏析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后,清明节在望。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叶底下传来一两声黄鹂啼叫。只见那柳絮在漫长春日里四处飘飞。
在采桑路上邂逅娇笑着地东邻女伴。正惊疑着昨晚春晓美梦,原来是今朝和同伴们斗草得胜吉兆,不由得脸上生笑。
(①此词写是什么时节?从哪里能够看出?仲春时节。从“新社”、“清时”能够看出。)
?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什么样图画?
上片关键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柳絮等。
春光融融、生机盎然、清新明快、闲情雅趣
组成了一幅春暖花开、燕语莺声漂亮春景。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春光融融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喜爱、欢愉之情。
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两句有什么作用?
①点明季节。②用“燕子”“梨花”两个经典意象渲染出秀美明丽春景。③奠定全词明朗、友好、优美基调。为下片人物出场和“斗草”作了铺垫。
4.“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春天景色?、
从视觉,听觉上描写了春天景色。“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绘声绘色。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叶底黄鹂叫声只有一两声吗?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不是实写,利用了夸张手法。“三四点”写出了碧苔稀疏,“一两声”突出了黄鹂声音若断若续。营造了一个幽静而又有生机意境。
?有怎样作用?
以动衬静,写出春日幽静。
?
“燕子”、“梨花”两句是从空中鸟写到树上花,从高处到低处;而“池上”、“叶底”两句则由水中草到树上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