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中国建筑特征.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建筑特征.doc

上传人:wcuxirh 2020/11/22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建筑特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单元 自然科学小论文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就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脉络而言,明清时期具有集大成的意义。无论荒政、仓储体系建设,还是养老慈幼、收养贫病残疾,以及各种福利、宗族保障等,从制度层面无不表现出对历朝历代的继承。但具体的办法、措施,又体现出不少发展与创新之处.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相差悬殊,灾害的发生非此即彼,无灾之年极为罕见。中国传统社会中荒政之所以发达,便是基于这样的国情和社会背景。
传统中国的荒政制度,,历代统治者也不断强调,将备荒仓储建设置于重要的位置。如朱元璋先是“令天下立预备仓,籴谷收贮以备赈济”,后来又感到常平仓平抑粮价的作用不可低估,遂下诏:“今后宜令各府县设常平仓。每遇秋成,官出钱钞收籴入仓。如遇歉岁,平价出售。盖米价不踊,则物价自平,如此则官不失利,民受其惠矣。”其后历代皇帝也多有强调。雍正二年时,各省已“渐行社仓之法”,并最终形成“省会以至州郡俱建常平仓,乡村则建社仓,市镇则设义仓,而近边有营仓之制,所以预为之备者,无处不周矣”的局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备荒仓储体系。
宋代以后,官僚士大夫设置族田、建立义庄,通过保障和改善宗族成员生活的手段,维护子孙的生存,达到“敦本收族”的目的。最早的宗族义庄制度可以追溯到北宋范仲淹创立的范氏义庄。明清时期,宗族制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了重整封建宗法关系,明代各个宗族纷纷建祠修谱、创立族田义庄。
“义庄之设遍天下"适应宗族人口增加、规模扩大等情况,明清时期宗族社会保障主要表现为周贫、济困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社会保障事业虽曾得到政府的大力提倡,.
中国历史上的慈善活动早就已经出现,但其成为一种由团体机构主持的社会事业则始自明代后期。明代后期出现的民间慈善组织主要有同善会、放生会、掩骼会、一命浮屠会、救生会(局)、、救护被捕捉或将被宰杀的动物,、绍兴、南京、常熟、吴江、昆山、桐城、北京、番禺等地都设有放生会或放生社,放生事业十分兴盛。,江苏太仓州遭遇严重旱灾,,根据财力,可一人救济多人,也可多人合救一人。救生会(局)的基本运营模式,是由民间或政府出资雇佣水手,置备救生船在容易发生事故的水面巡视,一旦发生船舶倾覆或有人落水的事故,救生船应迅速前往打捞。育婴会(社)是以收养弃婴为职能的慈善组织。明末慈善组织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同善会。劝善是同善会最主要的目的,,还有道德方面的要求,贫困无依的孝子、节妇属于救济的首选对象。清代的民间慈善事业出现了兴盛的局面,慈善组织数量众多,种类齐全,财力充足,参与人员广泛,慈善活动经常化。
明清时期的社会保障事业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障的制度体系更为完备,但保障的层次仍然较低,多属社会救济的范畴,具有鲜明的恩惠色彩。其成功经验和显著成效,为现代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借鉴.
(节选自王卫平《明清时期传统
社会保障事业的经验和特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