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叶嘉莹:我所珍藏数学家陈省身先生一首绝笔诗.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叶嘉莹:我所珍藏数学家陈省身先生一首绝笔诗.doc

上传人:crh53719 2020/11/2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叶嘉莹:我所珍藏数学家陈省身先生一首绝笔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叶嘉莹:我所珍藏的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的一首绝笔诗
  陈省身先生是举世闻名的数学大师,而我则只是一个诗歌教学的工作者。如果以专业而言,我对陈先生的成就实在愧无深知,但陈先生与我却有着一段长达二十年以上的交谊。
记得大概是八十年代中,我依惯例,像往常一样利用加拿大学校的假期,回到天津南开大学来教书。当时所有的外籍教师,都住在学校的一座专家楼中。楼下有一间餐厅。我经常可以见到陈先生夫妇在此用餐。我对陈先生自然是久仰大名,但我想陈先生对我一定是一无所知。所以偶或相遇,也只是略做礼貌上的寒暄而已。谁想到有一天,我在南大主楼的中文系教室给学生上课时,陈先生夫妇竟赫然出现在讲台下的听众席上,并且表现了很大的兴趣。而从此以后,他们就经常来听我讲课。于是讲诗词也就成为了我们相见时的共同话题。原来陈先生不仅喜爱诗词,极富诗情,而且偶或自己也写作一些七言绝句的小诗。有一天陈先生给我看了一首他于一九七四年写的题为《回国》的绝句,诗是这样写的:
飘零纸笔过一生,世誉犹如***痕。喜看家国成乐土,廿一世纪国无伦。
这首诗极为朴挚的表现了一位久居国外的老人对于祖国的一份真诚的怀思和祝愿。
陈先生虽是数学家,但如我在七年前所写的那篇《数学家的诗情》之所言,先生对于古典诗词实在有着极大的兴趣。本来每年秋季当南开大学开学时,我都会从加拿大回到南开来,而陈先生则早已在南开定居多年****惯上是我每次回来以后,都会给陈先生打一个电话问安,然后就会约定一个时间去看望他。那一年因为正值我80周岁,南开文学院准备在10月校庆期间为我召开一个祝寿的诗词研讨会。所以当我打电话给陈先生时,陈先生就告诉我说,要给我写一首祝寿的诗。祝寿研讨会订在10月21日召开,陈先生在研讨会开始前就乘坐着轮椅来到了会场。大会由侯自新校长主持开幕,陈先生是第一位发言人,当时就有会场工作人员抬上来一个精美的镜框,镜框中镶嵌的就正是陈先生亲自用毛笔写的那首祝寿诗。诗是这样写的:
锦瑟无端八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归去来兮陶亮赋,西风帘卷清照词。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千年锦绣萃一身,月旦传承识无伦。世事扰攘无宁日,人际关系汉学深。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