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武新村计划
目 录
一、序言
(一)计划指导思想
(二)编制标准
(三)计划关键
二、村现实状况概况
(一)武新村区位
(二)自然条件
(三)土地利用情况
(四)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五)村落建设现实状况
(六)社会服务设施情况
(七)村发展条件分析和评价
(八)计划范围、期限、目标
三、村产业发展计划
(一)产业发展目标
(二)村主导产业计划
(三)村特色产业计划
(四)村生态加工产业计划
(五)基础农田建设计划
四、村社会服务设施计划
(一)“一校”
(二)“三室"
(三)“一园”
五、村基础设施计划
(一)村道路计划
(二)水利工程计划
(三)饮水工程计划
(四)排水工程计划
(五)电力工程计划
(六)燃气工程计划
(七)闭路电视计划
(八)通讯计划
六、村落建设计划
(一)村落计划标准
(二)集中村民点计划布局
(三)现有住房改造
七、村基层组织及社会事业发展计划
(一)村基层组织建设
(二)新农民培育计划
(三)社会事业发展计划
八、计划建设保障方法
附件一:武新村计划建设概算表
附件二:村规民约
一、序言
为落实中央相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重庆市委、市府下发《相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实施意见》,其目标就是经过制订科学发展计划,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紧农村全方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计划指导思想
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明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大力发展集约农业、无公害农业、精细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进程,不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保护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
(二) 编制标准
1、简练明了,浅显易懂
2、具体实在,操作性强
3、突出特色,避免趋同
4、尊重民意,合理布局
5、立足政实,进改并重
6、节省用地,保护环境
(三)计划关键
计划内容紧紧围绕“三建、四改、五提升”来编制。
1、“三建”:建优势产业、建基础农田、建公共设施。
2、“四改”:改善乡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改造农民房舍、改造人居环境。
3、“五提升”:提升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素质、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提升民主管理水平、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二、村现实状况概况
(一)武新村区位
武新村在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东临南彭镇白云村,南接界石镇海棠村,西连界石镇桂花村,北和南泉镇樵坪接壤,,。
(二)自然条件
1、地貌、气候
武新村在重庆市南部,以丘陵地貌为主,海拔在270—650m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含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降雨充沛特点;夏季气候炎热,降水时间集中、日照多、常有伏旱;秋季降温快,多绵雨;冬季日照少,云雾多。
2、 河流水系
花溪河经该村南部进入,西部流出,年平均流量 立方米/秒,水质很好,无工业废水污染。全村有大小山坪塘17口,水域面积300亩,蓄水800立方米。
3、生态环境
武新村生态环境良好,大气环境质量在国家优、良标准之间。花溪河水质达III类标准,山体植被总体良好,伴随退耕还林工程开展,可降低水土流失,使村内生态环境得到深入改善。
(三)土地利用情况
武新村村域面积15965亩,其中耕地面积9080亩,林地3200亩(其中退耕还林1500亩),水域面积300亩,其它用地3385亩。
(四)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1、人口
武新村辖20个农业合作社。全村共有1790户,5600人。劳动力人口3519人,外出务工人员900人,含有高汉字化水平占5%,初汉字化水平占70%,小学文化水平占25%,含有专业技术农民仅占2%。
2、产业情况
武新村现在以四个方面作为关键产业:
(1)休闲观光生态园林。该村现有生态园林企业28个,用地2885亩,已创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个,星级农家乐2家。
(2)建材、机械加工业。该村现有建材、机械加工企业2l家,占地600亩,投入资金5000万元。
(3)奶牛养殖业。现有500头奶牛,属分户养殖。
(4)蔬菜种植业。现在有蔬菜种植面积300亩,年产各类蔬菜300吨。
3、经济发展水平
武新村无固定集体经济项目和收入,,全村经济总产值为750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4000元。其中劳动力转移及务工收入800万元。
(五)村落建设现实状况
武新村大部份村民居住形式以分散居住为主,居住较为集中有卢家坝、下 坝、新 屋、长 滩、冲子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