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雾的形成和分类样稿.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雾的形成和分类样稿.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0/11/24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雾的形成和分类样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雾形成和分类 
  雾定义:贴贴地层空气中悬浮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乳白色集合体,使水平能见度距离降至1千米以下时称为“雾”,当能见距离在1~5千米时称为“轻雾”。厚度通常在几十到几百米,厚也可到1千米以上,厚度不到两米雾,叫做浅雾。 雾形成机制:形成雾机制是近地面空气因为降温或水汽含量增加而达成饱和,水汽凝结或凝华而形成雾。(指标T-TD)
  影响雾中能见度因子关键是雾滴浓度和大小。
  雾分类:
  ①依据形成过程不一样,雾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蒸发雾。
  ②按物态分,有水雾、冰雾和水冰混合雾三类,它们分别由水滴、冰 、晶和水滴伴冰晶组成。
  ③雾天气学分类法将雾分成气团雾和锋面雾两类。另外
冷却雾:
  关键是因为空气冷却形成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
  一、辐射雾:因为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雾,称为辐射雾。通常出现在晴朗、微风而近地面气层又比较潮湿夜晚或清晨,在秋冬季比较轻易出现(秋冬季夜间长,晴天多,辐射冷却量大)。
  1. 辐射雾特征:
  ①有显著季节性和日改变:秋冬季居多;多在下午夜到清晨,日出前后最浓,白天辐射升温逐步消散; 
  ②和地理环境有亲密关系:潮湿山谷、洼地、盆地;
  ③辐射雾垂直、水平尺度:厚度几十米到几百米,平均150米左右,水平范围不大,分布不均,常零星分布,在平原上也可连成一片。
  2.辐射雾形成条件:
  ①冷却条件:晴朗少云夜间或清晨(SKC,NSC),地面散热快速,使近地面气层降温多,有利于水汽凝结。当低空有辐射逆温形成时,有利于近地面层大量雾滴聚积于逆温层下而形成辐射雾。
  ②水汽条件:近地面层水汽充沛时,气温稍有下降就会使水汽凝结。湿度越大、湿层越厚,就越有利于形成雾。当空气被雨和潮湿地面增湿以后,对形成这类雾尤其有利。
  ③层结条件:近地面气层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时,就有利于水汽和尘埃杂质聚集,如又有辐射冷却作用便易于水汽凝结形成雾。当气层不稳定时,就有利于上下层热量交换和水汽扩散,而不利于雾形成。
  ④风力条件:静风有利于形成露、霜或浅雾,但不利于形成雾;微风(1-3米/秒)对雾形成最有利。要形成一定强度及一定厚度辐射雾,仅有辐射冷却还不够,还必需有适度垂直混合作用相配合,方便形成较厚冷却层。空气静稳时,垂直混合太弱,不利于形成辐射雾,而风速过大(>3米/秒)及温度层结不很稳定时,垂直混合又太强,也不利于形成辐射雾。
  3.辐射雾预报方法:
  ①从天气尺度考虑:气压场比较弱或均压场(如鞍形场)、湿度较大、云量少等;
  ②当地地形等原因:多产生于潮湿谷地、洼地、盆地;
  ③从气候背景考虑;
  4.辐射雾消散分析:
  ①分析逆温层存在和厚度(能够从探空曲线或各层次天气图分析)
  ②分析升温条件:雾层厚度,天空情况
  ③分析风力条件:偏北干冷气流和偏南暖湿气流,风力大小(>3mps)
  ④分析系统天气:锋面过境,降水等等
  二、平流雾:平流雾是暖而湿空气流经冷地面逐步冷却而形成。在中国沿海地域,当海洋上暖湿空气向较冷海面或地面时,常常形成平流雾。这种雾,在一日之中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