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波导-微带转换电路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02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波导-微带转换电路设计.doc

上传人:tswng35 2020/11/25 文件大小: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波导-微带转换电路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波导-微带转换电路设计
: 学号:
一、技术指标
1)工作频率:~40GHz 2)输入/输出驻波比:<
3)插入损耗:<
二、理论分析
随着微波毫米波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波集成电路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毫米波频段,主要的传输线有波导和平面传输线两种。随着平面传输媒介的研究发展,混合集成电路、单片集成电路应用的日趋广泛,微带电路已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取代金属空波导,成为微波、毫米波电路的重要传输线。然而,目前许多毫米波测试系统和器件仍采用金属空波导。因此,如何实现低损耗的波导与微带线的转换就成了微波毫米波技术研究的重要容。
目前常用的微带-波导探针过渡的方式有两种,都是将微带探针从波导宽边的中心插入,一种是介质面垂直与波导传输方向,称为H面探针,如图1所示,另一种介质面平行于波导传输方向,称为E面探针,如图2所示。
图1 H面探针 图2 E面探针
微带探针转换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波导一微带过渡形式并且它有明显的优点。它的插人损耗低,回波损耗小,具有较大频宽,且其结构紧凑,加工方便,装卸容易。本文采用H面微带探针转换的结构。探针从波导宽面插入,并且探针平面与波导窄面垂直。微带过渡段我们采用渐变结构。通过优化探针插入深度d,微带变换器的长度,探针和微带变换器各自宽度,波导的微带插入处到波导短路处的距离,得到满足指标的结果。
设计过程:
,如图3所示。
图3 50欧姆微带线宽
在HFSS中建立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包括微带金属条,微带基板,以及包围空气腔三部分。利用对称性以面为对称面切掉一半可以减少计算时间。
图4 仿真模型
设置三部分的材料属性,其中微带金属条为,微带基板为Duriod5880
(厚度,相对介电常数 )。包围空气腔设为真空(默认)。
设置波端口1,2。都为1个模式,如图5。

图5 波端口1 波端口2
设置边界条件如图6。其中微带被包围空气腔的上面设置辐射边界,对称面设置为Prefect H面。
图6 边界条件
设置求解,扫频。然后设置5个优化变量(优化探针插入深度以及微带变换器的长度,宽度,波导的微带插入处到波导短路处的距离),优化目标即为设计指标。
设计结果及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优化得到最佳优化值如下图7中所示:
图7 优化变量
优化结果为:
图8 优化结果图
,,故在全频段满足设计要求,但是仍有一些不足。这种结构只是仿真结果,实际加工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比如(1)在波导短路面及拐弯处设计倒角,便于加工;(2)为波导腔及约束腔基板设计固定基板使其固定。
腔体滤波器 设计报告
一、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需求规格(研发填写)
需求规格(供应商)
差异说明
功能/性能指标
通路1(PORT2)
MHz
806~960(PORT2~PORT1)
通路2(PORT3)
MHz
1710~1880(PORT3~PORT1)
通路4(PORT5)
MHz
2200~2500(PORT5~PORT1)
端口驻波比

端口隔离度
dBc
≥80dB
插入损耗
dB

三阶互调
dBc
≤-140dBc(+43dBm×2)
带外抑制
dBc
≥80dB
最大输入功率
W
100
端口阻抗
ohm
50
带波动
dB

接头形式
N-F
生命周期
成熟
FIT(失效率)
FITS
500ppm
环境适应性要求
工作温度围

-30~50
存储温度围

-40~55
二、理论分析
(1)腔体耦合滤波器的介绍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频率拥挤日趋严重,对频率的分隔要求也越来越高。微波滤波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对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还按照传统的网络综合法进行设计,速度,效率和设计的准确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这些方法掌握起来,也是十分繁锁和困难的。近年来各种三维电磁仿真软件的商业化发展,一系列象HFSS这样的可以达到准确计算的软件不断涌现,飞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