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附件2
国家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标准(达标建设)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考评关键点
分值
1 制度
建设
(25分)
A1
工作机构C1
有语言文字工作机制,有校内部门分工负责制度。
5分
1-2 长久有效机制C2
语言文字工作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校长熟悉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在学校发展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总结中有语言文字工作内容;在用语用字、学生培养、教育实践过程中有相关语言文字使用规章制度,并有定时检验落实制度;在职务评聘、教育教学考评评价等制度中,有相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应用情况明确要求。根据要求开设写字课和书法课。建立奖惩机制,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组织和个人给表彰奖励。
10分
1-3 校园环境C3
一般话是学校工作语言和基础交际语言。校内有永久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标识或口号,学校主页有语言文字工作宣传。重视环境对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熏陶作用,校内公文、文件、网站、宣传信息平台和名称牌、指示牌、校风校训、口号、建筑物等用语用字符合规范及相关要求,汉语拼音使用规范,外文使用符合标准、规范。
6分
1-4 经费保障
语言文字工作经费管理严格、使用规范、效益显著。
4分
C4
2 能力
建设
(30分)A2
2-1 规范意识C1
老师熟悉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自觉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意识强,学生有自觉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意识;高年级学生有较强中华文化和语言自豪感。
5分
2-2 老师能力C2
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纳入老师培训方案,强调培训效果。重视老师语言文字基础功训练,经过定时培训、综合培养等方法,提升老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并适应教育教学新要求。老师一般话水平达标。
10分
2-3 学生能力C3
学生培养目标中有明确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要求,逐步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并达成课程标准对应要求。学生能熟练规范地使用一般话;熟练掌握和使用应知应会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书写规范。
15分
3 教育
教学
(25分)A3
3-1 教学活动C1
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础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老师在讲课、教案、讲义、板书、课件、试卷、作业批改等教育教学活动中用语、用字和书写规范。语文老师熟悉、掌握相关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立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各学科教学中全部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和训练。语文课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和训练,有日常和定时口语考评。
15分
3-2 文化传承C2
完善中华优异传统文化教育体系,重视中华民族优异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教学,将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步骤。学校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老师自觉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异文化表率;学生有相关爱好小组或社团,学生对中华优异文化有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10分
4 宣传
4-1 法制宣传C1
将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列入学校普法宣传教育,网站、信息屏或宣传栏中有相关内容并定时更新。教职员熟悉掌握、高年级学生基础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