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广灵剪纸 背景
剪纸名称
历史和起源
发展历程
工艺以及制作方法
剪纸的代表人物
剪纸在现代取得的成就
CHAPTER . ONE
索引
REPORT INDEX
1
广灵染色剪纸背景
CHAPTER . ONE
广灵染色剪纸
是一种流传于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的汉族剪纸艺术形式,是国内少有的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剪纸艺术样式,是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的剪纸艺术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以其独特的风格、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为山西省级、中国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艺术简介
广灵剪纸
广灵染色剪纸历史及起源
广灵地处山西省东北边陲,永定河上游,北岳恒山东襟。广灵剪纸源远流长,寻根发脉可上溯到周成王剪桐封虞,周成王把桐叶剪成“圭”形赠与弟弟叔虞,并封他为唐王。这个桐叶“圭”即是最早出现在三晋大地上的剪纸品,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广灵剪纸的雏形,可追溯到初唐,“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正是诗人李商隐对当时广灵剪纸的真实写照,它的形成大约在明代,独特风格的成熟期则在清道光年间,流传下来并成为山西剪纸的缩影。
广灵剪纸-历史及起源
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内容取材
广灵剪纸当地俗称 “窗花”,大部分出自世世代代不知名的农民艺术家之手,在表现题材和表现内容上,分门别类,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十二生肖、动物、植物、花鸟虫鱼更新、古装戏剧人物脸谱、民间神话传说、曲艺舞蹈、现代英模人物、自然风光、旅游景观、名胜古迹、劳动生活场景等15大类,2000多个品种。
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制作工艺
广灵染色剪纸属于剪纸中的 “染色刻纸”类,图案处理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刻制精巧、造型写实、色彩艳丽。一张剪纸的成型要经过设计图样、拨样、熏样或晒样、刻制、剪裁、染色等工序。
第一步为起画稿。
第二步是把纸张裁好,放在画稿的下面,然后用订书钉或纸捻针线把它固定在一起,放在刻制桌的蜡板上面。
第三部刻制时从中央部分往外刻,先刻细部,后刻其他地方
制作工艺
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制作工艺
制作工艺
套色剪纸:套色剪纸是以单色剪纸为轮廓,以各种彩色纸作底衬而成。一般选用黑色或单色剪纸,然后将其面朝下覆盖在色纸的反面,用铅笔在电光色纸上(如用广告色染的各色宣纸上更好)描出所需要部位的轮廓线,并剪好备用,再按需要的部位将色纸块贴在单色剪纸的背面,贴色纸时要注意整洁。
染色剪纸:广灵剪纸与其他剪纸最大的不同在于点彩染色剪纸,染色是指将画稿钉在白色的宣纸或棉帘上,用阴刻法刻成,然后分五六层(十几张纸)为一叠进行点染,不能太厚,否则不能渗透;点彩染色用色为品色,将选用色各放入有盖的调色盘少许(必须有盖以免蒸发),用酒精调和,调到色彩鲜艳、浓淡适宜方可点染。要注意的是,一次染色必须晾干后才能染另一种色,逐一进行,以免串色,而且色与色之间点染一定要精细分明,才“点”。
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代表人物
张太明是广灵刻纸点染彩色剪纸的创始人,也开启了广灵剪纸的家庭作坊生产模式。爱美爱生活的广灵人把这种手艺逐渐效仿,得以流传。
著名民间剪纸艺术家张民锦先生(1955-2008)是把广灵剪纸真正当作一种艺术开拓传播的张氏第三代传人。新中国成立,他受聘到山西省工艺美术服务部出任剪纸老师,在县里组建广灵美术社,为全省各地、全县各村培养了剪纸人才,生产了大批剪纸作品。当时广灵剪纸作为一种艺术收藏品曾远销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广灵剪纸的空前繁荣,张明锦两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这一时期为广灵剪纸发展做出贡献的还有张明锦胞弟张仲晨、王珍贵等其他艺人。
代表人物
图为王珍贵老人在创作
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广灵剪纸由独特的点彩刻剪创造了戏曲脸谱剪纸,从色彩到造型与化妆后的戏曲脸部极为相似,尤其是几十根或上百根细如蛛丝胡须的刻剪,排列均匀,上下一致,根根飘然又一丝不断,不仅能体现出广灵剪纸艺人极高的刀刻水平和传神的表现力,更具有了很高的欣赏价值:以戏喻人。
广灵剪纸由独特的点彩刻剪创造了戏曲脸谱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