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 绪论
课程性质及使用对象
课程涉及范围及与其他课程关系
土壤侵蚀在水土保持科学中的位置
土壤侵蚀及其危害
土壤侵蚀发展简史与现状
教学要求
1 课程目标
2 教学方法
3 适用范围
4 基本要求
5 学时要求
6 先修课程
1 课程目标
本课程从认知土壤侵蚀类型与形式入手,着重探讨土壤侵蚀的基本理论、土壤侵蚀发展规律,并使学生掌握调查和监测水土资源及土壤侵蚀的基本技能,为进行独立土壤侵蚀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课下自学相结合;
室内实习与野外现场教学和野外实习相结合。
3 适用范围
本课程主要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教学,同时可供森林资源类和环境保护类有关专业本科生作为教学使用,也可作为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地利用、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和生产实践人员的参考内容。
4 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建立起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形式及其有关的基本概念,具备土壤侵蚀的基本知识,掌握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并能运用土壤侵蚀监测、预报和土壤侵蚀研究的基本技能。
三个基本: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5 学时要求
课堂56学时,1周野外参观、实习。
6 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树木学、土壤学、气象学、测量与遥感、生态学、地学概论、水文与水资源学、水力学等。
重点:
土壤侵蚀危害
了解:
土壤侵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学时:
2学时
课程性质及使用对象
水土保持原理是高等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本教材主要用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教学,同时可供森林资源类、环境保护类有关专业本科生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和生产实践人员的参考书。
课程涉及范围及与其他课程关系
课程涉及范围
涉及到水力学、水文学、土壤学、气象学、生态学和岩土力学等学科内容。
在理论教学中,以讲授土壤侵蚀形式、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规律和分析土壤侵蚀的影响因子为主。
在课程、综合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较为深刻地认识在不同外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过程。
与其他课程关系
在土壤侵蚀规律方面,以与影响土壤侵蚀自然因素有关的学科为基础,在土壤侵蚀防治方面,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与许多学科发生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作用。
土壤侵蚀原理与气象学、水文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各种气象因素和不同气候类型对土壤侵蚀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形成不同的水文特征。
土壤侵蚀原理与地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地貌、地质及地理对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