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公共经济学》复习纲要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简论题、叙述题、案例分析。
一、公共经济学基础专题
。
①公共政策:
制订和实施公共政策是公共部门决定垄断特权——指公共部门权威性“作为”或“不作为”,覆盖法律、政治、社会和经济。
分类:象征性公共政策:不需要花费很多资源
实质性公共政策:必需配置足够资源
区分标志:政府预算(government budget)——全部实质性公共政策全部以某种方法和预算相连。
经济政策是公共政策关键,含有优先性。
通常目标:增加(growth)、平等(equality)、稳定(stabilization);稳定意味着可连续(sustainable)。
微观经济政策:特定个体行为或个量;
宏观经济政策:总量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②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指在一定范围内人人均可享受、没有些人被排斥物品和服务,如国防、路灯等物品。三个特征:
——效用非分割性(Non-Division )
——消费非竞争性(Non-Rivalness)
——受益(技术)非排她性(Non-Excludability)
公共物品决定:私人物品配置决议是在市场基础上完成,公共物品决议是经过政治(预算)程序完成——难以经过市场配置——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自发作用不能造成含有效率资源配置结果。——政府干预经济必需条件但非充足条件
③公共权力
公共部门是公共权力唯一正当拥有者和正当行使者,2要素:大范围强制,法律授予。
财政权,尤其是征税权是最为关键公共权力;公共支出权也是至关关键,政府必需确保其开支效益大于它因为征税带给公民损失。
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政府行动常常不能改善经济运行和提升整体福利水平,甚至把事情搞得更糟糕。腐败,国家赔偿。
。
(1)集体行动和合作收益
——合作收益(cooperation benefit):因为合作基础上集体行动而带来额外好处。本质是互利。合作收益源于有效合作基础上集体行动。
合作收益类型:
个体行动无法做到事情,太空探索、军事;
个体行动虽能做到,但代价太高,如雇佣保安;
个体行动虽可做到,但无法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专业化
——规模经济:若没有公共部门主导集体行动,互利交易仍可发生,但交易前景、规范、规模将局限在一个极低水平上——需要全社会范围内采取行动。
(2)源于交易合作收益
配置收益:正是经过交易,资源(不管有形资源还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源)被从价值评价相对较低人手中转移到相对较高人手中,从而提升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交易安全性和便利性:正是有效集体行动大大提升了交易安全性和便利性,尤其是公共部门对产权保护和法律制度建立,加上现代科技(尤其是以因特网为代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进步和应用,经过合作达成互利交易潜力、前景、频率、范围和规模才得以大大拓展,从而为发明和巩固合作收益、提升人类福利收益提供巨大空间和机会。
(3)纠正市场失灵
“看不见手”:一个完全竞争市场“自发秩序”——理想化;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凯恩斯革命,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表现:
微观: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优效品(merit goods)和劣效品(demerit goods)、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等;
宏观:市场机制自发作用往往造成周期性低增加、失业、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失衡,造成资源配置浪费和低效率。
:春节期间车票应涨价吗?
和春运相关政策问题包含:
春节期间车票应涨价吗?
不涨价(价格管制)会使消费者(尤其是庞大数量外地返乡民工)得到实惠吗?
我们应该严厉打击票贩子吗?
讨论
从“春运和票贬子”案例中,怎样了解价格“自动筛选”机能?
(1)低效益使用者将高效益使用者排斥,造成社会福利净损失
(2)人为制造短缺:供给不能满足需求
(3)额外消耗资源
(4)政策初衷完全落空
——用扭曲价格行政措施来试图达成某种再分配效果,不仅扭曲资源配置,而且无法使低收入群体享受到真正好处——这些好处总是以某种形式流向高收入群体。——良好愿望为通向坟墓铺平了道路(萨缪尔森)
——涨价和增加运力是正途。
二、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及功效专题
。
假如社会资源配置已经达成这么一个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全部不可能在不使其它任何人境况变坏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境况愈加好,那这种资源配置情况就是最好,也就是含有效率。假如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经过资源配置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境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