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满族文化.pptx

格式:pptx   大小:6,200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满族文化.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0/11/27 文件大小:6.0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满族文化.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满 族
满族民歌《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声。 琴声儿轻、调儿动听,摇篮轻摆动动啊; 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的那个睡在梦中嗯啊。
小鸽子、展翅飞,咕咕它叫两声啊; 小宝宝、睡梦中,微微他露了笑容。 眉儿那个轻、脸儿那个红,蛐蛐儿叫连声啊; 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的那个睡在梦中嗯啊。
报时钟、响叮咚,夜深人儿静啊; 小宝宝、快长大,为祖国立大功啊。 月儿那个明、风儿那个静,摇篮儿轻摆动动啊; 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的那个睡在梦中嗯啊。
一、民族概况
二、宗教信仰
三、满族服饰
四、民族饮食
五、建筑文化
六、岁时节日
七、礼仪与禁忌
八、特色民俗
一 、民 族 概 况
1、历史源流
2、人口与分布
3、语言文字
1、历史源流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传说中的舜、禹时代就和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禹定九州时,文献所记“肃慎”便为满族先民。 汉代以后,不同朝代的史书上分别记载的挹娄(汉、三国)、勿吉(北朝)、靺鞨(隋、唐)、女真(辽、宋、元、明),是肃慎的后裔,也是满族的先人。
明代女真分为建州、海西(扈伦)、东海(野人)女真三部。公元1616年,官拜明建州左卫督司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鲜、汉、呼尔哈、索伦等多个民族纳入同一族名之下,满族自此形成。
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550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51%。另外,满族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
2、人口与分布
3、语言文字
满语来源于古代女真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典型的黏着语。满文是1599年清太祖命满族语言学者额尔德尼借用蒙古字母创制的新型文字。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又命另一位学者达海对满文进行改写,称为“达氏满文”。满族人在入主中原之后,在经济、文化、生活上与汉族交往密切,逐渐学习汉族年代久远的语言、文字。对汉字学习和应用的普遍性,使提高书写艺术性成为必然趋势,一批满族书画爱好者随之出现。到了康、乾盛世,直至嘉庆年间,满族上层社会书法家以群体规模登上文坛。后经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至今,满族书法作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文化的一部分,长盛不衰。
二、宗教信仰
满族在历史上长期信仰萨满教。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萨满”的意思为“疯狂的人”,即指巫师。至本世纪40年代,黑龙江一些地区还有萨满活动。
三、满 族 服 饰
1、满族服饰特点
2、满族服饰组成
3、满族服饰示例
1、满族服饰的特点
清代满族基本都编入八旗,有旗人之称,故这种满族男女老少四季皆宜的服装被人们称为旗装。式样分男女两种。清初男子旗装为圆领、大襟、箭袖(马蹄袖),四面开衩,系扣袢,腰中束带。四面开衩是为了骑射自如,箭袖是为射箭方便,又可御寒保护手背。冬季在棉袍外往往套一件长到肚脐、四面开衩、对襟的短褂,俗称马褂(满语鄂多赫)。亦有外套一马甲(俗称坎肩)者。
清末。由四开衩改为左右两开衩,箭袖多改为平袖。女式旗装基本与男袍同,只是在领口、前襟、袖口等处镶饰花边,天寒时则外加马褂或马甲于袍外。
民国年间,旗袍多改为胸襟宽松、腰身微紧、臀部稍宽、下摆略收的式样,这种贴身合体的旗袍,更能显示出妇女端庄典雅及身段之美。本世纪五十年代末,男式旗装在满族聚居区才逐渐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