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魅族MX3拆解.docx.docx

格式:docx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魅族MX3拆解.docx.docx

上传人:cchanrgzhouh 2016/4/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魅族MX3拆解.docx.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魅族 MX3 拆解拆只是开始,拆机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搞清楚几个问题:这个东西怎么样、这个东西为什么会这样、这个东西还可以怎样。好拆是 MZ 一贯的传统。当然这不意味着 MZ 的机器结构简单或者松松垮垮,实际上很多机器要拆开也是要费一番功夫的,所谓好拆是指拆 MZ 的手机不需要稀奇古怪的工具,例如 iPhone 的五角星螺丝刀之类的。要彻底拆开一台 MX3 ,你只需要一把十字螺丝刀。后盖匹配问题 MX3 下了真功夫在动手之前,其实也有一些东西值得说一说。后盖匹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 MZ 手机一个做的不好的地方,从 M9 开始使用整体后盖以来,接缝、边缘不整齐、用久了以后会咯吱咯吱都是大家很熟悉的问题,尤其是 M9 。虽然后来的 MX 、 MX 2一直都有改进,但是始终对这个问题还是有着一些疏漏,到了 MX3 , MZ 才总算搞定了后盖配合问题。何解? 首先, MZ 大幅增加了后盖卡口的数量,而且对卡口的形状做了优化, MX 上拆装几次后盖卡口就报废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其次是后盖内部和中壳结合的部分做了好几个定位器,这个结构可以缓解用旧了以后的后盖与中壳之间容易滑动的问题。最后就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在外壳内侧上左右三条边的弧顶内部,有三个稍稍凸起的平面,这三个平面会将后盖与中壳的接触从一个不受控的面变成一条受控的线。这样一来,一方面摩擦的点变小了,更难产生噪音,另一方面也很好的利用外壳的轻微形变补偿了制造工艺上的误差,整个后盖因此可以处于紧绷的状态,即便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不会松动。这是一个好的现象。翻旧账对比 M8 和 NOKIA 的电池盖翻旧账对比 M8 和 NOKIA 的电池盖这类细节往往是很容易忽视的,即便研究了许多许多别人的产品,也不一定能注意到。比如翻翻旧账,为什么当年 M8 的电池盖那么难打开?原因很简单, MZ 的设计有问题。后盖的内部没有制作几条微凸的棱筋,导致电池和后盖产生了相当大的摩擦面,自然就难以打开了。不信,你去看看老 NOKIA ,只要电池盖会和电池产生接触,那么在电池盖内部你一定能发现三道筋的结构——那绝不是单纯的用来做加强减重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全塑料的中壳只要卸下螺丝,轻轻一掰,中壳就可以拆下来,没有暗扣、没有卡口、没有双面胶。 MX 没有中壳, MX2 有一个非常精致的金属中壳, MX3 则取了两者之间:它有一个全塑料的中壳。塑料当然没有金属好,不信对比一下? #e# 塑料的感觉当然没有金属好,不信对比一下? 之所以从金属改用塑料,节省成本是很大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看到, 在 MX2 上,金属的中壳,唯一的作用只是作为一个外壳,仅此而已,天线和其他的都是独立的组件。由于事实上 MZ 的手机配置在逐年走高,价格却在逐年下滑,一定程度的精简成本也是不可避免的,减在看得到的地方也总比看不到的地方好,而且如果是减在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上那就最好了。另一个原因估计就是重量。这样一个金属壳,如果做成 5寸的大小,重量估计不会少于 20g ,这对于一台大屏手机而言也不算是一个小重量,减轻一点自然是好的。八卦中兴 Z5 “神奇” LDS 技术因此,这次的中壳内部, MZ 设计上了所有的天线,以及扬声器。一个部件解决了以前三个的问题。这种在塑料件里直接制作天线的技术,中兴曾经在 nubia Z5 的发布会上大肆宣传过,其名为 LDS ,也就是激光直接结构成型的缩写,可以在塑料件上直接制作金属天线,当时说的神乎其神高端无比。但是大家要明白,实际上这个工艺 MZ 从 MX 就开始用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不值得吹嘘。当然, MX3 也是。现在很多的制造商喜欢把一些业内名词拿出来吓人, 说的好像只有自己用了,欺负的只是消费者不懂,然后感觉听起来很高端而已, 其实大多数都是整个行业都用了几百年的玩意儿了,根本没啥稀奇。对于这些东西,一定程度的深入了解还是有必要的。说到这里差点忘了,在 MX3 上,机身边框不再是单纯的边框, MZ 也仿照苹果的做法,把边框的一部分设计成了天线。那么 MX3 会不会出现当年 iPhone 4那样的死亡之握呢?边框天线又是怎么实现的?后面的拆解中会带大家来看一看。(编者按:这段解说,作者也太心直口快了吧……) MX3 扬声器的设计优劣点还是把中壳研究完吧。只剩下扬声器了。相信用过的人都能感觉得到, MX3 的外放素质要好过 MX2 不少。一方面, MZ 宣传中的 SmartPA 功不可没,但是由于机身体积增大而带来的更大规模的共鸣腔,以及更好的喇叭也贡献不少。 MX3 的喇叭,中央区域贴了一层黑色的东西,看起来像是用来增加振膜刚性的,这样可以在大功率输出下保证自己不被空气压瘪。坏处么,自然是增大振动质量,影响喇叭的频响表现了,不过对于手机而言,音量比音质更重要,什么顺性、机械 Q、频响曲线这些东西都是可以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