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The Theory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puter)
一、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特别单片机技术,在工程测量和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单片机的原理、接口和应用技术及应用,为将来进行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技术准备。本课程主要以MCS-51单片机为代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原理、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和程序设计、中断系统,以及系统扩展、接口技术和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基本要求:要求理解MCS-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掌握MCS-51指令系统,了解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和系统实用程序设计,掌握8051的中断系统,掌握8051的定时器及应用方法,理解单片机系统扩展及接口技术,了解应用系统配置及接口技术,理解8051串行口及串行通信技术,了解其它系列单片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重点:掌握单片机的内部资源及其应用;掌握基本指令系统、能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掌握单片机I/O口和中断的使用以及定时时间的计算;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接口设计。
教学的难点:由于单片机是软件、硬件相结合的一门技术,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对其内部的资源结构及使用特点会感到非常的抽象;整个指令系统指令功能多且不易理解,而且用汇编语言编程涉及到机型及内部资源,程序设计较高级语言困难;要初步设计一个应用的小系统涉及到软硬件的设计及其调试,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总学时:39学时,总学分:2学分;讲授和实验相结合,其中讲课29学时,完成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讲授;实验10学时(含综合性实验2学时),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强动手能力培养。
要求学生完成习题10题左右,思考题25题左右。
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创新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的条件,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自选题目进行设计、制作实验。
本课程安排在《电工学》、《电子学》、《计算机基础》、《微机原理》等课程之后教学,效果最好。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讲授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分配
第一章微机基础知识
1
1、微处理器、微机和单片机的概念
了解
2、微机的工作过程
了解
第二章 MCS-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
3
1、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
掌握
2、MCS-51单片机引脚及其功能
掌握
3、8051存储器配置
掌握
4、CPU时序
理解
5、复位及复位电路
理解
6、输入/输出端口结构
理解
第三章 8051指令系统
3
1、汇编语言
理解
2、寻址方式
理解
3、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
掌握
(1)数据传送指令
(2)算术运算指令
(3)逻辑运算指令
(4)控制转移类指令
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
2
1、编程的步骤、方法和技巧
掌握
2、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编辑和汇编
掌握
3、系统实用程序
理解
第五章中断系统
3
1、微机的输入/输出方式
理解
2、中断的概念
掌握
3、8051中断系统结构和中断控制
掌握
4、中断处理过程
理解
5、外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