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免疫学进展一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免疫学技术发展的历史
免疫学技术发展的现状
免疫学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展望
现代免疫学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及其微量化检测的特点,几乎可以在体液、细胞以及组织等多个层面,进行定性、定位以及定量检测各种物质,并能高效纯化蛋白和分选细胞。已成为生物制药、研究细胞发育、分化、凋亡以及干细胞移植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实验手段。
学习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希望通过了解免疫学技术的创建过程,能够给从事相关研究者带来创新思维的启迪;另外,了解现代免疫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希望能为相关学科的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免疫学技术发展的历史
1890年德国学者Behring和日本学者Kitasato 应用白喉外毒素免疫动物,发现在其血清中存在可与外毒素结合的物质,并命名为抗毒素。1891年Behring应用免疫动物抗血清成功治疗了一例白喉患者,这是利用抗毒素被动免疫治疗疾病的第一个实例,Behring也因此贡献,于1901年获得首届生理学医学诺贝尔奖。
伴随抗体及补体的发现,定性、定量及定位检测抗原、抗体以及补体的免疫学方法逐步建立。
一、经典免疫学技术
1、血清学检测技术的建立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试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技术、免疫溶血空斑试验等。
1896年Max G和Herbert D发现颗粒性抗原细菌与抗血清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可以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即细菌凝集反应。1902年Landsteiner K建立了血型凝集试验,最终确定了人类ABO血型,奠定了同型血输血的基础,Landsteiner本人也因发现人类血型的伟大贡献于1930年获得生理学医学诺贝尔奖。
1897年鲁道夫·克劳斯(Rudolph Kraus)发现细菌毒素与抗毒素作用出现沉淀反应,即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电解质参与下出现的肉眼可见的沉淀现象。
1948年Jacque O和Orjan O进一步建立了琼脂凝胶免疫扩散技术。
2、免疫化学研究
免疫学研究早期主要集中于蛋白质类抗原、抗体以及补体方面,因此。更多地借助于生物化学实验手段,进行抗原特异性及表位分析、抗体纯化和性质研究等。
1906年,Friedrich利用生物化学技术研究蛋白质抗原,发现化学处理能够改变蛋白质抗原的免疫原性。1907年斯万特·阿列纽斯(Svante A)进一步提出免疫化学(Immunochemistry)的概念,利用生物化学修饰、蛋白质层析以及电泳等技术进行抗原纯度、特异性表位分析、抗体纯化和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