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第三段:江中听诉苦身世?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过渡句——由弹奏琵琶转入自述身世。?自言本是京城女……秋月春风等闲度。 早年生活:奢华惬意?弟走从军阿姨死……梦啼妆泪红阑干。 年长色衰:寂寞冷落£前后两种处境的转变原因是什么? 弟走从军、阿姨身亡、年长色衰诗的前半部分写乐事,是否与琵琶女的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矛盾?起对比反衬作用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 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过渡句——承上(第二、第三段); 启下(第五段) 表达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全文的主题句。作者与琵琶女的共同之处?我从去岁辞帝京……呕哑嘲哳难为听。 表现诗人谪居江州后的凄凉生活和郁闷心情。?今夜闻君琵琶语……为君翻作《琵琶行》 邀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琵琶。“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 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 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得到诗人同情和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满腔激情通过琵琶声自然流露。?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皆掩泣”比“悄无言”程度更深,表现了他们对两个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用设问句表现自己感伤程度之深,全诗在哀怨之声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年长色衰:寂寞冷落。琵琶行独自弹琵琶欣赏琵琶演奏琵琶感叹世态自述身世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为君翻作琵琶曲却坐促弦弦转急满座重闻皆掩泣诗人琵琶女送客闻琵琶写作艺术*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 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典型形象*“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