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城镇建设与生态规划
薛志华
二0一四年十一月
小城镇建设与生态规划
摘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要明显提高,这为推进城镇化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因此,加快生态型小城镇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法律和制度保障,将生态小城镇建设从一开始就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生态规划 现状问题 建议
一、加强生态小城镇建设的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小城镇建设的实际过程中,人们在注重其外在的直接的经济效益时,往往忽视了其内在的间接的社会和环境效益,致使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小城镇健康发展。当前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使子孙后代有一个永续利用和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时代的紧迫要求和人们的强烈愿望。
二、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
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小城镇建设应该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探索了其“生态化”发展模式。具体来说,首先,搞好生态化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第二,建立“三区联动”的核心发展模式。在城
镇化建设进程中,为解决村镇建设滞后于工业化、农业边缘化的发展问题。第三,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生态型城镇社区建立了指导园区居民绿色低碳生活的社区建设指标;按照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目标,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建立了四类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以指导循环、低碳的生态型产业发展;而生态农业的建设指标以构建一个安全、高效、集约、生态的农业为发展目标,建立了农业建设指标体系。
在推进我县生态型小城镇建设方面,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合理规划空间布局。生态小城镇的建设应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地理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等情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构筑与生态文明理念一致的生态城市框架。第二,建立以“三区联动”为核心内容导向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可重点考虑:有效地节约能源、资源;按循环经济模式建设小城镇工业生态园及农业生态园;大力推进农村循环生产模式;确立循环经济试点小城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建立试点小城镇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管控体系,加强生态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一个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与评价体系,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的地理信息系统,提高监测效率与决策准确性。第四,构建生态小城镇社会文化体系,增强公众环境意识,树立生态文化理念。
三、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我县的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在加速乡镇企业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支撑城镇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小城镇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环保意识比较淡薄,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够,忽略了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