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李鸿章毁誉参半的一生.ppt

格式:ppt   大小:2,848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鸿章毁誉参半的一生.ppt

上传人:PAN 2020/12/2 文件大小:2.7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鸿章毁誉参半的一生.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举参半的一生
评析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年)
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
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字子黻
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安徽合肥
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大多数人眼中的李鸿章
长期以来,人们只论及他对内如
何***太平天国革命,对外如何签讧
不平等条约,而对他的其他活动或者
避而不谈,或语焉不详。因此,一提
到李鸿章,人们自然要说他是刽子手
和卖国贼
但李鸿章真的如大家这
样认为的吗???
列宁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
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
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评经济浪漫主
义》)
出头之日,“翰林”变“绿林”
编练淮军***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军队
李鸿章淮军
清政府内忧外患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举事。
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以摧枯拉
朽之势,扫荡湖南湖北,沿江向东进击

在南京建立了一个与清王朝分庭抗礼
的政权,太平天国
祸不单行,那个靠鸦片发家的岛国
英吉利又卷土重来,它伙同另一个“强盗”
法兰西,自南向北,一路强行北上。
清廷不得不再次接受城下之盟,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番割地赔款的妥协之后,中国成了西方人可以随意进出
的后院,大清国库成为他们的提款机,皇室和官僚系统变成他
们的“看门人”,英法心满意足地撤军,中外似乎暂时可以“相
安无事”;可太平军却未曾消停,他们和北方的捻军联手,愈
战愈勇,全国14个省先后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波及。
朝廷正规军普遍惧怕打仗,早已不堪调用。但是有一种兵,
却是太平军危险的对手,这就是各省地方上的团练勇兵。
团练由官绅大户出钱,招募乡勇自保平安,远比朝廷军队用
命效力。但是团练也有兵力分散,素质低下的缺陷。而湖南的曾
国藩,却巧妙扬长避短迅速拉起了一只强悍的湘军,成为太平军
最强劲的对手。
1861年9月,曾国藩湘军攻克安庆,这是湘军的又一次重大
胜利。它使太平天国的皇城——天京失去最后屏障,而数十万精
锐丧失殆尽,也使太平军在整个西线陷入了无可挽回的颓势之中。
湘军的节节胜利,使曾国藩威名大震。咸丰十年之后,曾国
藩先后被委以钦差大臣总督两江,并节制江、浙、皖、赣四省军

湘军,已然成了支撑危局的砥柱栋梁。于是,当上海危在旦夕
之时,上海的官绅们很自然地把求救的目光投向了安庆,投向了曾
国藩。
861年11月,户部主事钱鼎铭作为上海方面的说客,携带乞求
出兵的书信来到安庆。
曾国藩考虑,如果湘军出兵上海的话,他就可以得到一块很大
的财政上的支持,来保证他的军队的日常供应。那么谁来担此重任?
曾国藩打算让九弟曾国荃,率湘军一万救援上海。但是曾国荃不愿
意去,他愿意率领湘军从上游来进攻天京,争取夺取天京首功
当时,湘军中能够担此重任的还有老将左宗業和老营“霆字军”
指挥官鲍超。可前者要顾及浙江战事,后者要策应曾国荃,都无法
抽身。湘军诸将只想稳固到手的地盘,拒绝出兵
机遇终于眷顾另外一个人了,他主动请缨,他就是后来独当国
事数十年、拥有最复杂多面性格特征的晚清核心政治人物——李鸿

李鸿章的淮军
1862年4月的上海,春寒料峭。李鸿章带领六千多
名淮勇在黄浦江畔登陆。在同太平军的作战中,淮军节
节胜利,名声大震,继湘军之后,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支
新军崛起。
淮军开始了它将近40年风雨兴衰的传奇历程。
小结
从李鸿章的出身和教育背景来看,他不可能在当时背叛清庭而
投靠另一个“清庭”。李鸿章出身于官宦世家,李家是世受
恩,因此李鸿章要竭尽全力救清于危难之中,李鸿章***太平
军是他的“忠君”的表现,是由其阶级立场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