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乡思-更相爱.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乡思-更相爱.docx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20/12/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乡思-更相爱.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乡思,更相爱
  朋友聚餐选餐馆,如果我是主宾,征求我的意见,我会直言不讳地说,不要(上)川菜馆,不要湘菜馆,不要海鲜酒楼;如果是人家选好了餐馆,就座后点菜时征求意见,我就说有鱼或肉,有青菜,两样不辣的就行,别的随你们。
  初次见面的会说:“你不是湖北人吗?湖北人是吃辣的呀!”
  于是,我就要给他启蒙了:是呀,大致说来,国人的口味偏好是所谓“东甜、西酸、南淡、北咸、中辣”,湖北人大多能吃辣的;但是湖北名菜没有一样是辣的,比如毛泽东诗中咏到的“武昌鱼”,比如“湖北煨藕汤”,比如武汉的名小吃热干面、豆皮、汤包。只有什么“周黑鸭”(鸭脖子),是被我的仙桃老乡池莉的小说,在我离开武汉后的这十多年里搞出名的。
  于是,我说,哪天我请你去尝尝我老家的“沔阳三蒸”,在广州好多家湖北餐馆都有这道名菜,它们跟辛辣不沾边。我住的“五羊新城”,就有家叫“手拉手”的武汉餐馆,以“沔阳三蒸”为招牌菜之一。从“五羊新城”往南,过广州大桥前行百余米,又有一家湖北餐馆,当然也有“沔阳三蒸”。最地道的,在中山大学南门不远处的康乐村,那里有很多做布匹和服装生意的沔阳(仙桃)人,家乡人做家乡菜给家乡人吃,聊慰思乡之情。
  “沔阳三蒸”好在哪里?你跟人家说历史如何悠久是没有用的,对人家讲你的乡情乡思更是白费口舌,要讲它们如何有营养价值,符合现代人养生保健的追求,当然,同时也要有味觉享受。在这两方面,“沔阳三蒸”还真不用吹,的确“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它既不辛辣,也不肥腻,更不咸酸,完全不用担心增长了“三高”。而且,我们江汉平原没有山珍海味,以“鱼米之乡”的鱼和米为主要食材的“沔阳三蒸”,自然是最地道最原生态的。
  具体一点对外乡朋友介绍,要讲所谓“三蒸”,就是米粉蒸肉、蒸鱼、蒸蔬菜。而且,最正宗的蒸法是要“上甑”的,而不是用一般的蒸笼。这“甑”,不要望文生义,以为它是陶器,它是用杉木或松木箍的,外形如同一只战场上擂的大鼓。最好的蒸法,应该是把鱼、肉、菜三样与磨细的大米粉拌好后,放在米饭上一起蒸。
  不要说我不懂美食,又从不下厨,嘴笨说不清楚,就是再能说会道的厨师,讲得再细再好,也不如你打开甑闻一闻香,盛出三蒸来亲口尝一尝。
  老实说,我是一个家乡观念淡薄的人,相信“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古训。能“系”住我的乡愁的(我一直认为,对于离乡的游子来说,是什么物事和亲友“系”住了他们的乡愁,而不是“记”住乡愁,就像我们水乡“系”船的有缆绳和桩子),除了年过花甲的姐姐及姐夫们,最是这“沔阳三蒸”了。
  虽说“沔阳三蒸”,首先是因为它好吃,符合我的养生保健要求,才成为我的最爱;但是,也不可否认,在情感层面,我思念“沔阳三蒸”,因为其中有家乡风物和岁月流痕的记忆,有家乡风俗和亲人的念想。
  在我的少年时代,中国一直处于贫困之中,即使在江汉平原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