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据专家分析,臭氧总量每减少 10%,紫外线辐射强度可增大 20%,这将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险,对地球生命系统产生极大的危害。臭氧层的破坏将使大量紫外光辐射易
于到达地面,从而导致皮肤癌和白内障发病率增加而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对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同时也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而危及生态平衡。臭氧层破坏还将导致地球气候出现异常,由此带来灾害。
氟里昂
氟里昂( freon)是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总称,又称“氟氯烷”或“氟氯烃” ,可用符号“ CFC ”表示。
氟里昂包括 20 多种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二氯二氟甲烷( CF2Cl 2)又称氟里昂 -12
F-12)和二氯氟甲烷( CFC12)又称氟里昂 -11(F-11)。
氟里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冷冻剂,在家用电冰箱和空调机中广泛使用,但同时又是消
耗臭氧层的物质,限制其使用并寻找替代品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哈龙
所谓哈龙( halon)就是平常所说的 1211 和 1301 的商品名称,它属于一类称为卤代烷的化学品,主要用作灭火剂。消防行业广泛使用的哈龙灭火剂是一种损耗臭氧的物质。哈
龙含有氯和溴,在大气受到太阳光辐射后,分解出氯和溴的自由基,这些化学活性基团与臭氧结合,夺取臭氧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引发一个破坏性链性反应,使臭氧遭到破坏,从而降低臭氧浓度,造成臭氧空洞。哈龙在大气层中存活寿命长达数十年,哈龙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元凶之一。
能源
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统称为能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所称能源,是指 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资源
广义的资源指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壤、阳光、水、空气、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矿藏等等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也包括以人类劳动产品形式出现的一切有用物,如各种房屋、设备、其它消费性商品及生产资料性商品。
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对资源下过这样的定义: “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
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把资源说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前者包括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及其森林、草地、矿产和海洋等,后者则指太阳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机能、地球物理化学的循环机能等。
可再生能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对可再生能源定义是: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泛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
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延缓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和匮乏趋势,是能源利用的方向。
4
可再生资源
指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的资源,其更新、或者说是再生速度大于或等于我们开发利用速度的资源。是可以更新再被利用的资源,如土壤、淡水、动物、植物等。
人类利用可更新资源的数量和速度,不能超过资源本身的更新速度,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枯竭而不能永续利用。
不可再生能源
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 如煤和石油都是古生物的遗体被
掩压在地下深层中,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而形成的(故也称为“化石燃料” ),一旦被燃烧耗用后,不可能在数百年乃至数万年内再生,因而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
不可再生资源
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 它们通常是指数量有限又不可再生,终究会被用尽的资源,如煤、石油、各种金属与非金属矿藏等。
污染物排放类术语及理解要点
污染物
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能使环境的组成、结构、性质、状态乃至功能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
总悬浮颗粒物( TSP)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100 微米的颗粒物,通常是指悬浮在大气中不易沉降的所有的
颗粒物,包括各种固体微粒,液体微粒等,其粒径范围通常在 ~100 微米之间。
它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 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