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文档名称:

拉动式生产系统.pptx

格式:pptx   大小:5,827KB   页数:8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拉动式生产系统.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0/12/3 文件大小:5.6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拉动式生产系统.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海汇众2013年度优秀兼职培训教材汇编
生产管理类 JC-201320
拉动式生产系统
一、生产模式的演变
二、两种生产方式的比较
三、单件流的生产方式及特点
四、拉动式生产方式的运用
五、看板的运用
六、看板运用的原则及好处
七、看板运用的条件
八、超市拉动方式的运用
2、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大批量生产
市场特点: 供需两旺
生产特点: 以流水线为主体的大规模生产,产量大、品质提高
变革的动力---顾客的需求在变化
1、十九世纪前: 手工作坊生产
市场特点: 需多供少---手工作坊,为富人生产
生产特点: 产量低、品质不能保证、技能要求高、生产周期长
进入20世纪顾客需求量增大对品质要求高
20世纪后期,顾客需求个性化突出
3、二十一世纪:精益生产
市场特点:多品种,小批量,变化快。
生产方式: 一种适应顾客定制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生产特点:产量和品种能快速对应市场变化柔性生产
一、生产模式的演变
名词解释
序号
比较项目
传统大批量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方式
1
优化范围
强调市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每个企业以财务关系为界限,优化自身的内部管理。
以产品生产工序为线索,组织密切相关的供应链,以整个大生产系统为优化目标。
2
对待库存的态度
强调一种风险管理,即面对生产中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设备与供应的不确定因素).因此,适当的库存是用以缓冲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矛盾、避免风险和保证生产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这种传统生产方式的库存管理与优化是基于外界风险而固有的(从统计资料获得).它追求物流子系统的最优化。
将生产中的一切库存视为“浪费”,出发点是整个生产系统,而不是简单地将“风险”看作外界的必然条件,并认为库存掩盖了生产系统中的缺陷。它一方面强调供应对生产的保证,另一方面强调对零库存的要求,从而不断暴露生产中基本环节的矛盾并加以改进,不断降低库存以消灭库存产生的“浪费”。基于此,精益生产提出了“消灭一切浪费”的口号。
3
业务控制的态度
用人制度基于双方的“雇用”关系,业务管理中强调达到个人工作高效的分工原则,并以严格的业务稽核来促进与保证,同时稽核工作还防止个人工作对企业产生负效应。
强调相互协作及业务流程的精简(包括不必要的核实工作)--消灭业务中的“浪费”。
4
质量观
将一定量的次品看成生产中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通常,在保证生产连续的基础上,通过对检验成本与质量次品所造成的浪费之间的权衡,来优化质量检测控制点。
让生产者自身保证产品质量的绝对可靠是可行的,且不牺牲生产的连续性。其核心思想是,导致这种概率性的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本身并非概率性的,通过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生产环节来消除一切次品所带来的浪费。
5
对人的态度
强调管理中的严格层次关系。对员工的要求在于严格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人被看作附属于岗位的“设备”。
强调个人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尽力发挥人的能动性,同时强调协调,对员工个人的评价也是基于长期的表现。这种方法更多地将员工视为企业团体的成员,而非机器。
二、两种生产方式比较
据统计:精益生产方式比大批量生产方式能节省
1. 人力资源--与批量生产方式相比,均能减1/2;
2. 新产品开发周期--可减至l/2或2/3;
3. 生产过程在制品库存(WIP)--可减至批量生产的1/10;
4. 占用空间--可减至采用大量生产方式工厂的1/2;
5. 成品库存--可减至大量生产方式工厂平均库存水平的1/4;
6. 产品质量--可提高3倍;
项 目
传送带线
精益生产线
客户导向
柔(弹)性


产品种类
单一
多样
产量
大批量
小批量
成本
转产损失


线平衡


无效动作


库存WIP


使用面积


信息
信息及责任反馈


二、两种生产方式比较
1、推动式生产的定义及控制系统
当采购或生产的规模经济收益超过拉动式库存管理方式实现的最低总库存水平带来的收益时,就可以采用推动式库存管理方式。推动式库存管理方式比较适用于生产数量超过短期需求量的空调生产企业、粮食生产。
二、两种生产方式比较
二、两种生产方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