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认识厘米》教学设计与说明
张美琴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教材第50-52页内容。
[教材简析]
《认识厘米》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介绍米尺,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逐步让学生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最后教材还根据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实践作业,并在实践中让学生进行估测,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积累经验,增强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不难看出,教材的编排正是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及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知识。所以,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应该是通过实践操作,学会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同时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并能估计出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整厘米长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用厘米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引言:出示“量”字,黑板上这个字你认识吗?谁来读一读?
注音“liáng”,量什么? (板书:量长度)
2.你想量什么东西的长度,愿意来说一说吗?(请几个学生说说)
小朋友想要量的东西非常多,下面我们先一起来量一量每个小朋友的课桌有多长好吗?
先想一下,你打算怎样量,用什么东西量?(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如用“拃”、文具盒、数学课本、铅笔等。)
3.小朋友,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去量一量课桌有多长,开始吧。(学生量操作)
4.反馈:课桌大约有多长?谁来说说你量的结果。(师随机板书几种不同的结果。)
5.观察结果:小朋友,观察一下,你们量的结果都一样吗?
量同样长的一张课桌,为什么你们说的数都不同呢?(停顿一会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如果他们都用同一支铅笔来量,结果会怎样?
小结:因为量的工具不一样,每个长度的单位都不相同,所以量出来的数字都不一样。
过渡:那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测量方法,你觉得用什么东西量可能会更好一些呢?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操作、体验,产生悬念,造成认知冲突,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认识厘米
认识刻度尺
(1)小朋友,你们有尺吗?拿出来看一看,观察一下尺上有什么?
(2)根据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