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筑强堡垒注活先锋样稿.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筑强堡垒注活先锋样稿.doc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0/12/3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筑强堡垒注活先锋样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筑强堡垒 注活先锋
——相关高坪镇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调研汇报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可见,党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战斗力和基础。近期,我镇根据上级组织部门要求,组成工作调研组,深入到全镇26个村实地调研,经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相关资料和座谈研究等形式,就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以往我镇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所采取关键做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思索。现将调研情况综述以下:
一、基础现实状况
高坪镇在临川区西部,交通便利,通讯畅达。,,,辖26个行政村,136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书记26名。从年纪结构上看,,其中年纪在30-40岁之间5人,占19%;40-50岁之间13人,占50%;50 -60岁之间7人,占27% ;60岁以上1人,占4%。从文化程度上看,大专文化4人,占15%;中专、高汉字化6人,占23%;初汉字化及以下16人,占62%。从职务上看,村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有3人,占12%。从经济能力上看,致富能手10人,家庭年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上1人,占4%,5万元以上6人,占23%。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情况来看,无办公房有7个,占27%;危房不能办公有1个,占4%;仍在危房办公有4个,占15%;在村小学校办公有10个,占39%;以来新建有4个,占15%。
从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来看,国家取消农业税费以后,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降低,部分日常开支关键靠上级转移支付,实际起源于村本级集体经济收入均为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44元,属于经济贫困地域。近几年来,我镇一直根据“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这一战略思想,创新各类载体,经过村党支部书记内强素质带队伍,悉心为民树形象,加强村支部本身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村党支部书记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发挥领导关键作用,推进了农村各项工作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关键做法是:
(一)把握“关键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我镇一直根据“五个好”目标要求,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让党组织强起来,让党旗飘起来,让党员红起来”。
一是酏强班子。“农民要致富,全靠党支部”、“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我镇一直把建强班子作为工作基础和前提来抓,把那些“政治上过硬、作风上优良、工作上有本事、经济上能带头致富”人选配进村“两委”班子,努力把村“两委”班子建成率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坚强战斗堡垒。尤其是在选配村支部书记标准上,严格根据寻求党员公认和群众公认最好结合点进行。以来,共调整和充实两委干部17名,其中村支部书记4名。
二是带好队伍。我镇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对村支部书记教育管理工作,使她们四处发挥模范作用,时时彰显优异本色。同时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和培养主动分子工作,发展一批党员,培养一批后备干部,不停为党员队伍输入
“新鲜血液”,做到了村村破0,切实处理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问题。
三是建好阵地。以来,省市区下大气力全方面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此,我镇抢抓机遇,多方筹资,克服困难,兴建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3个。同时严把选址关、质量关、资金监督使用关,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阳光工程”、群众“满意工程”,当地群众“便民服务中心”。
四是健全制度。俗语说得好,“人无笼头用纸栓”。我镇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工作,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村支部村委会议事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财务、村务、党务公开等制度,关键放在抓好各项制度监督和落实工作,使制度发挥应有作用。
(二)抓住“根本点”,加紧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明晰发展思绪。首先认清本村经济发展现实状况,站在尽可能高角度分析本村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和阻碍本村经济发展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梳理。本着“尊重科学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群众意愿”标准,确定本村经济发展思绪,制订本村经济发展长远目标和近期计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不停发展壮大村级经济。
二是突出发展关键。采取“用一户带多户,一片带动一个村”措施,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乃至“一镇一业”新格局。现在,经过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已形成了阳城杂交育种基地、万亩黄栀子基地、千亩金银花基地,梧溪粉丝等品牌产品。同时在
转移农村剩下劳动力方面下功夫,发展务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借助国家对农村发展关键倾斜政策,多方争资金、跑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等措施,主动发动群众,着力改善农村水、路、桥等基础设施条件,处理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突出问题。如梧溪村在争取在新农村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