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草房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草房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2 2020/12/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草房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阅读课《草房子》教学设计
张丽红,女,一九九二年毕业于唐师,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正进修本科, 自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联系电话: **********
阅读目标:
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交流阅读感受,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感受作品语文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的人物性格特征,体悟作品的精神世 界,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
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长篇小说的初步阅读技巧,并学着做批注。
教学准备:
1、 学生历时两个月读完原著,并适当做批注。
2、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激趣。
师:同学们,一位作家叔叔和一个小朋友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课件出示,生看稍顿)谁来配合老师读一读?
“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
“希望。”
“那我去敲门,你会去开门吗?”
“当然开门。”
“我要是晚上敲门呢?”
“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
“那一一我怎样才能找到你呢?”
师:是在房子里吗?不;是在花园里吗?也不是。
(课件出示:“我就在书中等你。”)
孩子们“我就在书中等你。”是这位叔叔与我们的心灵相约。我们展开书 页,其实就是在走进作家的心田,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其实是在和作家亲密 的对话,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心灵之约。
二、交流经验,探讨读书方法。
1、师:那么,同学们,拿到一本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最快了解这本书的主 要内容呢?
生:看内容提要。
目录
第一章秃鹤
第二章纸月
第三章白雀(一)
第四章艾地
第五章红门(一)
第六章细马
第七章白雀(二)
第八章红门(二)
第九章药寮
生:看前言后续。序言。(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或特点、创作意图、 写作经过) 生:目录。
2、师:那就以最近我们在阅读的同一本书一一《草房子》为例,来看一看
(示内容提要)(请一位学生读《草房子》内容提要)
师:从内容提要里,你了解到了什么?
3、(出示《草房子》目录,生自读)
师:如果是初读目录,你最想了解哪一章节的内容?为什么?
(生交流)
师:看来,目录除了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还有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
一本书的目录是有很大讲究的。
三、细细品味,多角度阅读。
师:这本书,我们历时两个多月读完了,大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能用一个词 语来概括吗?
(生交流)
真可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座草房子!
1、品“景美”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再一次走进曹文轩叔叔为我们搭建的这座草 房子。(板书:草房子)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座草房子?(特点)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
(出示文中描写草房子的段落 )
这如诗如画的草房子可是油麻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呢!让我们把这份美收 藏在心中!谁来饱含感情地读?(指名一生配乐读,其他生听)
★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 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 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佛是这个校园 里原本就有的,原来就是这个样子。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 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 夏天却又是凉爽的。 这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 透出一派古朴来 而当太阳凌空而照时,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
师:《草房子》这本书在不经意间融入的景色美,使情景交融,产生了和谐之
美。你还喜欢书上的哪一处景色描写呢?读来听听。
(生配乐交替展示朗读艾地、芦苇荡等相关段落)
2、品“人美”,做批注
(一)人物素描
曹文轩以他饱蘸深情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纯净、自然,让人时时感动的场 面,使我们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你对《草房子》里的所有人 物都熟悉吗?
下面,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人物素描。
:请你们根据我的描述,猜猜这个人物是谁?
(课件出示)她是《草房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她住在油麻地小学的西北角 落里,她热爱这片用几十年心血换来的土地,为了这片土地,她与人们顽固地 抗争。她性格古怪,但是很喜欢桑桑,为了救小女孩乔乔,她差一点送命,最 后,仅仅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她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2•你们为什么一听就知道这是第四章《艾地》中着力描写的人物 秦大
奶奶呢?
根据生交流总结:我描述的时候说出了她的年龄特点,以及书中写到的 几个典型事例。
曹文轩在这本书里为我们描述了大大小小二十几个人物,心有所感,笔墨 追录,让我们用批注这种形式加深对这些孩子的认识。(师边转边看)
师:我看你们已经记录下很多感受了,大部分孩子把重点集中在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