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鼠疫防控知识培训
饮马学校 二年级
鼠疫是白然疫原性疾病,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 急、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被 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更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法定的甲类一号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 曾发生过多次严重的鼠疫流行,也曾经给我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鼠疫防控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逐步了解和掌握了鼠 疫发生和流行的规律。
当前,我国的鼠疫疫情与世界疫情走势一样,开始出现上升趋势,并 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新疫源地不断出现,流行范围逐步扩大;二是有些鼠 疫疫源地静息多年后重新活跃;三是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 四是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增加。尤其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白然 疫源地鼠疫菌毒力强、侵袭力高,疫情形势更为严峻。随着航空、铁路等 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便利,拉近了大城市与各鼠疫疫源地间的距离,加 大了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的可能。一旦感染鼠疫,将会通过飞机、 火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各个城市,严重危害当 地广大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也给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 威胁。,2009年我省涅源县发生了鼠间鼠疫现疫流行, 经过及时采取得力的 处理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目前为止,未再发生鼠间鼠疫疫情。 由于鼠疫白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决定了鼠疫的危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 底消除,鼠疫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面加强鼠疫防控工作已刻 不容缓。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为典型 的白然疫源性疾病。它具有发病急、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 强的特点。鼠疫原发于啮齿动物之间,并能引起人间鼠疫流行。传染源主 要是啮齿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跳骚。肺鼠疫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造成 人类鼠疫流行。
二、 鼠疫白然疫源地
在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鼠疫菌寄生于特定的宿主,主要以跳骚为传 播媒介在宿主和其它动物间传播,可以不依赖于人类而长期在白然界中循 环延续,这种现象称为鼠疫白然疫源性。具有这种白然医源性的地区就称 为鼠疫白然疫源地。
三、 鼠疫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
针对我国的鼠疫流行情况,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将鼠疫列为甲类1号传染病,并先后制定了〈〈国家鼠疫控制应急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 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法防控鼠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 防控鼠疫的基本原则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密切合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 量,依靠群众,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制定长远防控规划,依靠科学,加强 监测,长期预防,坚持不懈。落实以灭鼠灭蚤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大 幅度降低主要宿主密度。
五、 鼠疫容易发生的季节
人间鼠疫的流行季节主要取决于各类疫源地内啮齿动物鼠疫流行季节
变动。南方黄胸鼠疫源地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北方一般以 4—10月为主 要发生季节。
六、 鼠疫的传播流行的特点
在我国家鼠、旱獭为鼠疫的主要传染源、黄鼠、沙鼠为重要的传染源。 野生动物狐、野兔、藏黄羊,家养动物狗、猫等也不容忽视。鼠疫患者也 可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
人间鼠疫流行前,一般先有鼠间流行,可见鼠类成批死亡。鼠蚤市主 要传播媒介。“鼠-蚤-人”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少数人可因直接接触病人的痰液、血性分泌物或并兽的皮、血、肉, 经破损皮肤或黏膜受染。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
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可以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经呼吸 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可迅速造成肺鼠疫流行。
鼠疫可由疫区借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 流行。
鼠疫的流行季节多在6-9月份,这和鼠、蚤的繁殖季节有关。
七、 鼠疫的防控措施
1、 灭鼠、灭蚤:控制鼠疫发生与流行,必须开展经常性灭鼠、灭蚤工 作。灭家属时居室要同时灭蚤。对家养猫、狗实施灭蚤,犬要栓养管理。
实施灭鼠、灭蚤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保证安全有效。
2、 提高警惕,监视鼠疫疫情。在疫源地的群众要做到“三报三不”
3、 鼠疫防控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疫源地的广大群众要在政府领导 下积极配合卫生专业人员工作,听从指挥和支持有关处理措施的实施。共 同努力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与流行。
八、哪些动物会感染鼠疫
根据调查我国有85种动物可以感染鼠疫,常见的有牧区草原上数量最 多的旱獭、黄鼠及多种鼠类,还有狐狸、狗、猫、猫荆、黄羊及多种动物 等。这些动物能把鼠疫传给人。
九、鼠疫的传播途径
1、 从动物—跳蚤—人的传播,多为腺鼠疫,鼠蚤吸入病鼠血液后,鼠 疫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