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MSAP设备技术、应用、成本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358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MSAP设备技术、应用、成本分析.docx

上传人:sssmppp 2020/12/5 文件大小:3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MSAP设备技术、应用、成本分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MSAP设备技术、应用、成本分析
2012-6-6
目录
一、 引入MSAP原因 3
(一) 联通传输网架构 3
联通的传输网架构和层次人致图1 3
(二) 专线业务需求 4
(三) 现有问题分析 5
二、 技术分析 7
(一) MSAP 概述 7
(二) MSAP组网分析 7
整体描述 7
MSAP典型的组网模式 8
(三) MSAP设备系统功能 10
(四) MSAP的网管功能 11
配置管理 11
性能管理 11
告警管理 11
安全管理 12
日志管理 13
接口能力 13
维护能力 13
(五) MSAP遵照的协议规范 13
三、 MSAP与MSTP比较 15
(一) 技术方面 15
共同点 15
MSAP技术特点 16
MSTP技术特点 17
(二) 成本方面 17
四、 MSAP应用情况 18
五、 MSAP应用案例 20
(一) 某省中国银行联网项目 20
(二) 某省煤炭专网联网项目 21
、 弓IAMSAP原因
(-)联通传输网架构
联通的传输网架构和层次大致图1
SNCT^MM^VP/IP RING
2 SG*22WI55M
NXMk2%ri<MIOOM
avm C»\VM
ui WA rAt <«M h n Ail 一
■ ZZ "■矽二
z J ,7
入 5| I4M^M
(MXM /
UCOt^ -. 一,一
2U I0M IOOM
■IMeMM I tOU iq»M
aim]
紂••Ml Az^MM
Ithrmci
骨干层骨干层网络主要指跨省的业务调度,俗称“一干” 0该层面业 务颗粒大,H前主要以io Gb it/s以上的业务颗粒为主。由于SDH设备无法 完全胜任在该层而业务的调度和传输,所以D WDM技术在该层面可以发挥高带 宽和长距离的特点,目前以单波10 Gbit/s、单设备40/80/ 160波应用为主, 未来向单波40 Gbit/s及100 Gbit/s方向发展。图1联通传输网架构
汇聚层 汇聚层主要指省内的业务调度以及1|J•内的核心传输网,俗称 “二干”及“本地网”。该层面 根据各地市的业务容量而定,主要以10 Gbit/s Gbit/s的SDH设备为主,辅以DWDM波分复用,由于在汇聚层业务分 散,所以保护方式以MSP为主。汇聚层网络节点是固网软交换、无线
RNC/BSC, 以及政企和商业大客户专线业务调度的主要集屮点。随着业务IP化的发展趋 势,大颗粒GE业务的增加,原有的SDH资源逐渐开始消耗殆尽,所以在汇聚 层面依靠单纯的SDH设备己经无法满足业务承载和网络发展需要,OTN. PTN. ASON等技术将成为下一步发展的主流技术。
接入层 此处的接入层主要指本地网的接入层,以及县级的业务接入、 收敛。此层面对传输网以STM 1/STM4为主,主要将接入层以及县级零散的业务 进行收敛,上传至汇聚层网络进行调度。联通在此层面的网络通常以环型为主, 但原联通网络由于受到资金方面压力,在部分的县级 接入层网络还未成环,或 者成假环,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供更灵活、可靠的保护措施,并且提高接入设 备的带宽,才能满足未來业务发展的需要。
乡级网络 除了城市的接入层网络以外,在广大农村还存在乡镇一级 的边缘网络,主要用于早期农村移动网络的覆盖,此层面以光缆、电缆及微波 为主要接入手段,但由于业务量少、地方偏远、维护力量薄弱,再加上早期对 该层而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网络质量非常差,未来业务接入的能力非常受限。 (-)专线业务需求
H前在屮国联通的传输接入层网络屮,大客户专线的管道和资源出租是其 承载的核心业务Z —,下而针对专线业务的需求和网络现存问题来做相应的分 析。
概述 大客户专线业务作为稳固型的高价值业务,每年能为联通带来 良好的收益。从业务的发展趋势来看,对于大客户专线业务,必将从早期单纯 提供物理通道,向提供全方位的业务和服务演进。由于当前专线业务在各运营 商Z间的竞争H益激烈,使得专线的出租价格也越打越低,但最终用户对运营 商的服务质量要求却越來越高,这直接导致了 APRU值降低,CAPEX和OP EX却 面临增高的风险。
对传输网的需求虽然FI前IP数据网能够在汇聚层、接入层提供更方 便、低价的解决方案,但是从金融、公安、政府等政企大客户所反映的情况来 看,基于TDM技术的PDH/SDH/MSTP等接入手段,是这类最终用户认可的高可 靠、高安全、具备QoS保障的首选解决方案。而随着用户带宽需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