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语言学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8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言学论文.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12/5 文件大小:8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言学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文学人物形象的语用等值翻译
刘红梅
(嘉应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广东梅州 514015)
  摘 要:人物形象包括动作、对话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在文学作品时常出现,如何使人物形象方面的译文忠实
于原作、获得动态对等是至关重要的但又是非常棘手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必须对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进行
分析,确定有关成分的意义,并以语用学的视角对意义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准确恰当地译成目标语,达到与原文
的动态等效。
  关键词: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翻译;语用学;动态对等
  中图分类号: 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 - 0448 (2007) 06 - 0162 - 05
  时间和语境的变化是语用学研究的焦点,它将语言本身的意义和使用者的意图成功地结合,能很好地解释和完善“等值”论中的空白和缺漏。语用翻译是一个研究翻译标准和翻译过程的重要课题,国内外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雅各布森(R. Jakobson) 1951 年在论文《论翻译的语言学方面》中提出。他认为,含有等值是语言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语言学关心的基本问题。“含有差异的等值”揭示了语言之间的不对称关系而这正是翻译行为的真正核心。继雅各布森之后,奈达(Nida) 1964年发表了《翻译科学初探》,提出了“动太对等”的翻译标准,指出“译文的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张新红和何自然两位学者将翻译的语用观定义为动态的三元翻译观。并根据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提出翻译的本质是个双重示意- 推理的交际过程,该交际过程是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等三类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认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而达到译文对原文忠实的手段不必追求千篇一律,决定翻译手段和策略的最主要参照标准应当是译者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和译入语语言文化环境的正确评估和认识,对源语和译入语之间差异的评估[ 1 ]。凤群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理解与表达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翻译理解实际上是译者对自身认知语境的搜索过程,翻译的表达是基于对读者认知语境的预测的交际策略的选择,并受原作者认知语境的制约[ 2 ]。有学者认为,语用等值翻译即译者力求译文接近或等于原文的效果,既要注意具有明显民族文化特征的词语的翻译,也要注重对“言外之义”的理解与传达[ 3 ]。有的学者从历时的视角重新审视西方翻译理论家、语言学家关于等值论的具体描述和富有成
效的观点,揭示其真实内涵[ 4 ]。由此可见,等值翻译或语用等值翻译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语用等值翻译研究相比之下少得多。胡安江认为,小说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丰满与否,直接取决于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能否准确传译人物语言便成了小说翻译的关键,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本着审美等值的原则努力再现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审美
价值[ 5 ]。也有学者提出在译文中重塑人物形象的基本原则———等值原则,以及该原则的具体要求:神似[ 6 ]。文学作品中时常有各种人物形象的刻画,只有借助于理论的指导,才能使这类翻译实践更成功。本文拟从语用等值角度,探讨如何使人物形象方面的译文忠实于原作、获得动态对等的问题。
  一 语用等值翻译
翻译的定义很多,各有千秋。但笔者认为,翻译就是将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