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doc

上传人:xiarencrh 2020/12/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 口算.
(27+73)8 409+401 14(10+2) 106+104
2. 用简便方法计算.(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
25634
3。 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5+580 (1250+125)8
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2。教学例6:
(1)出示例6: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例6 下载
(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
(3)教师提问: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学生明确:每组中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18+7)6=150
186+76=150
(18+7)6=186+76
(5)教师出示:20(15+9)=480
2019+209=480
20(15+9)=2019+209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6)反馈练****按题要求,请你说出一个等式.(投影出示)
(__+__)__=__+__
教师提问:像符合这种条件的式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算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
启发学生回答:首先是等号左边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其次是等号右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最后是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
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4.反馈练****br/>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
(32+35)4=__4+__4
(62+12)3=____+____
教师:为了简便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根据练****学生从而得出: (a+b)c=ac+bc
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便,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便。
5.教学例7: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例7 下载
(1)出示例7:10243
启发学生想:能否把算式改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