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探究钢琴曲.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探究钢琴曲.doc

上传人:0640105 2020/12/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探究钢琴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探究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意境美
意境不仅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国音乐艺术风格的重要标志。钢琴曲《夕阳箫鼓》从标题到内容都具有极强的意境美,听众在欣赏这首钢琴曲时可以依据自身的艺术体验和生活经历充分体会这首乐曲所蕴含的丰富感情。目前,中国音乐界对这首具有代表性的钢琴改编曲进行了多种研究,但就研究成果而言,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教学、演奏和技巧等方面,对这首乐曲意境的研究则不多见,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意境,希望进一步探究这部钢琴改编曲的艺术价值和音乐特色。
一标题所蕴含的意境美
钢琴曲《夕阳箫鼓》又名《浔阳夜月》或《浔阳琵琶》,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在改编过程中沿用了传统乐曲的标题,同时也传承了古曲标题的生动性和描绘性,具有很强的写意性。由标题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古典名篇《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和遐思。也有研究者认为,这首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标题源自宋代徐元杰诗作《湖上》中的“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这首诗描写了傍晚人们在郊外山水间游玩的情境:在夕阳的映照下,浔阳江面波光浮动,岸边古楼上传来一阵阵钟鼓齐鸣的音乐声,在山水之间,渔翁悠闲自得的乘兴而歌,营造出一种“箫鼓传情”的音乐意境。
平湖派琵琶家李芳圆于1895 年将《夕阳箫鼓》改名为《浔阳琵琶》,该标题主要依据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忽闻水上琵琶声”等句,《琵琶行》中“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等句历来受众多文学爱好者推崇,对后世的艺术创作有重大影响,琵琶家李芳圆将此曲易名为《浔阳琵琶》可能也是体会到曲中触景伤情的意境。
20 世纪20 年代,上海著名乐团的柳尧章、郑觐文又将《夕阳箫鼓》易名为《春江花月夜》。“春江”指的是春申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郑觐文和柳尧章都居住在春申江附近,对春申江的景色有着丰富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偏爱春江之景,因此,将此曲更名为《春江花月夜》,依据标题读者不难联想到:在声声钟鼓声中,春水奔腾向东,月光映照在春江水面上,波光粼粼,两岸花影树影相互交织,波浪不断拍打着江岸,渔歌响穷春江水畔,船工在歌声中摇橹而归。这一系列的音乐形象充分展现了音乐无穷的意境之美。
1

通过以上对《夕阳箫鼓》各时期标题的分析不难发现,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标题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音乐文化,钢琴曲虽然传承了古曲的标题,但它具有鲜明的逻辑性和文化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意识。

二各篇章所蕴含的意境美
钢琴曲《夕阳箫鼓》改编自传统乐曲,其结构自由灵活,不拘于模式,结构原则与西方有明显差异,乐曲篇章及旋律都是按照感情及内容抒发需要层层铺开。段落布局相对灵活,变奏的形式也比较丰富,在曲式结构上选择了中国传统的民族曲式,结合“扩充简化,逐级渐进,自有变化,咬尾循环”等旋律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变奏曲式,并在变奏的基础上采用了五声商调式,同时也强调了不同宫音系统的调性对比。这首钢琴曲每个小标题都极富文学性的审美意味,深入体味每一篇章的音乐韵味,就会深刻地体会到独具魅力的音乐意境和文化意蕴。
《夕阳箫鼓》由十一个小标题构成,分别是“江楼钟鼓”“临水叙阳”“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舟唱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