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
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二、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乘数论
C = f(Y)
边际消费倾向
MPC = △C/△Y或b=△C/△Y
MPC = dC/dY或b=dC/dy
如果假定消费函数是线性的,则消费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
C = a + bY (a>0,0<b<1)
C = 自发消费+引致消费
,可用图形表示。
消费函数曲线C与纵轴相交在原点以上,向右上方倾斜且倾斜角小于45°。
与纵轴相交于原点以上表明:即使收入降低到零,消费者也大于零(a>0)。
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收入增加△Y,消费增加△C >0)。
倾斜角小于45°表明,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C<△Y )。
C
O
Y
C
a
45o
△Y
△C
。
上面假定消费函数是线性的,边际消费倾向b是一个常量。实际上,消费虽是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因而消费曲线C=C(Y)往往是一条升向右上方但其斜率越来越小的曲线,如左图所示
C
O
Y
C
a
45o
S=g(Y)
S=Y-C=Y-(a+b Y)=-a+(1-b)Y
边际储蓄倾向:MPS= (1-b)
S=-a+(1-b)y
s
o
y
边际储蓄倾向是储蓄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即MPS = △S/△Y,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由限定条件-a<0,0<1-b<1容易得到,线性储蓄函数图形如 左
上面假定储蓄函数是线性的。而储蓄曲线S=g(Y)往往是非线性的,如图所示。
图中与横轴相交点表示,这时收支平衡。在该点以右,有正储蓄,以左,有负储蓄。随着储蓄曲线向右延伸,它与横轴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储蓄随收入而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
S=g(y)
s
o
y
*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反映消费与收入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除此,在实际工作中,还常要用到另一个相类似的概念: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其公式是:
APC=C/Y
如前所述,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另外,同边际储蓄倾向相类似的一个概念是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其公式是:
APS=S/Y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总收入
从公式看: C=a+bY
S=-a+(1-b)Y
∴ C+S=a+bY-a+Y-bY=Y
第第二,MPC和MPS之和恒等于1
∵△Y = △C+△S
∴△Y/△Y=△C/△Y+△S/△Y 即:MPC+MPS=1
由此可知,
1-MPC=MPS,1-MPS=MPC
*类似可推得APC和APS之和也恒等于1
∵Y = C+S
∴Y/Y=C/Y+S/Y 即:APC+APS=1
由此可知,
1-APC=APS,1-APS=A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