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孝老爱亲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在我的老家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 在人们心中孝道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品德是人类文明素养的最好表现。我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们心中的好男人卢家村的卢万章同志。
1986年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中出现了状况。父亲得了急性肝病需要进行手术。面对这种状况,身为儿子的卢万章同志放弃了在外经商的机会,回到家中为父亲治病。家中尚有妻子和尚未满一岁的女儿,面对这样的经济状况,他只能选择忍受。夜晚在医院照顾父亲,白天则只能去捡树枝、干杂活儿,在医院吃干馍、喝凉水。生活的不如意,让这个刚刚三十岁的小伙子。一月白头,鬓角的白发悄悄爬满了头。但在他的细心照顾和精心陪护下,父亲的病在经过几个月的住院后有了好转,当大家都以为他感动了天地的时候,父亲的病情却又加重了。这时需要紧急输血,作为大儿子的他,当即一捋袖子,给父亲输了自己的鲜血。本来就消瘦的他,此时只有眼晕头痛的忍受。乡亲们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从家里给他炖了一只鸡,让他补补身体。可是,吃了一口后一转眼她就把剩下的分给了妻子和父母吃,自己又去啃那早已经发干的馒头。经过了几个月的折腾,父母都已康复,上天还是让这个家庭渡过了这个难关,而好儿子、好父亲、好男人的形象,也一在大家的心中扎根。
顺风顺水的生活并不是一直都在2002年。父母的年龄都已渐渐让她们不能独立生活,必须有人照顾生活起居,加之父亲在这个时候儿换上了半身不遂,只能躺在床上由人照顾。所以这个男人在这个时候义无反顾地接起了这个重担。这一躺就是八年,在这八年中,他每天都会坚持给父亲进行康复按摩,期间每逢周边有名医来农村坐诊,他都会骑着三轮车,带着父亲和母亲去看病。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一直在坚持,因为他始终相信父亲的病会好的。直到后来父亲终因身体疾病去世,他还在自责,没有将父亲和母亲照顾的更好,正是那句话 莫让子欲养时,亲不待。 经过了这件事后。母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同样是九十岁的高龄,他的母亲,却看起来比别的老太太显得精神状态很好。因为妻子长期在外照顾孙女。所以赡养老人的义务就只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他每天都会给母亲做好饭。并照顾母亲完成每天的起床就行,村里只要有人凑进了老太太,她都会笑着对大家说,自己有一个好儿子。近几年母亲的脑子越来越记不住东西,就连最基础的吃喝拉撒,有时都不记得。但是,特却唯独记得自己有一个把自己照顾的很好的儿子,同时他也赢得了全村人的一直夸奖、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多么的伟大,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人在做,天在看,各人凭良心。 也正是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和思想,这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应该做的事。
古语说 百善孝为先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善心、爱心、良心的综合体现,只就比树木有根才能枝繁叶茂,如果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品质,无论拥有多少才华和学识,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
长辈在我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总是给我们创造做好的条件,但不是宠溺,妈妈言传身教。在人生的路上赋予了我们正能量和美好感情,那么唯有对长辈的孝心方能不妄执个社会对我们的爱。卢万章同志,生于1959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万苦。在兄弟姐妹中起了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责。让父母丰衣足食多晚年。身体力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了敬老精神,为礼貌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用心贡献。
孝老爱亲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孙xx,女,1969年1月26日出生于武功县代家乡南留村一个贫困家庭。她于1993年1月嫁给张留村村民吴为妻,公公婆婆均已年老,身体常年患病,经常去医院治疗,家里负债累累,非常贫穷,她不但没有嫌弃体弱多病的公公婆婆,相反一心一意照顾老人,伺候老人的衣食住行。
1995年,她结婚两年多的时候公公因病彻底瘫痪在床,她毫无怨言,心甘情愿地承担了照顾老人的重任,不嫌脏,不怕累,为公公洗衣服,收拾房子,端屎倒尿,做饭,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是她从不喊累,一心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家务。对于这样一个结婚不到两年的新媳妇,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高尚品德,街坊邻里都对她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呼她 张留村的好媳妇 。1998年被镇上评为孝老爱亲好儿媳。
2011年,公公病故,村里的群众都说,老人实在有福气,这辈子遇到这么善良孝顺,识大体,顾大局的好儿媳,坚持十六年如一日地细心照料老人,使老人老有所依,病有所靠。使老人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日子能生活的更舒心、安心。在长达16年的岁月里,孙xx从来没有说过一个脏字,没有任何怨言。好多邻居都对她说, 你是媳妇,没有必要这么不顾一切地伺候阿公,这都是他女儿应该尽的义务 ,但是孙xx的回答每